0人評分過此書

茶道:茶碗中的人心、哲思、日本美學(茶之書新譯本)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949277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與時代逆流
一本直指未來的先見之書

茶源自中國,卻在發展成日常飲品後喪失了曾經到達的高度精神性。自十六世紀千利休以來,日本茶人揉合了老莊思想、禪學,形成茶的哲學。大和民族悟出的「茶道」,由岡倉天心這位日本近代藝術的啟蒙者以詩意流暢的英文向西方傳達。

「偉大的概念藏在微小的事物裡,深遠的世界就在日常當中。」
以茶為中心,茶之書的敘事在歷史、宗教、建築、美學、花道、生死觀等領域自在穿梭,引介東方文明底蘊中流洩的世界觀。一代思想家心中的茶的本質,是「不完全」的美學。

▌茶道:美是愚,美是自然無為。
岡倉巧妙引用禪理中的「愚」(foolishness)來闡述茶道哲學與美感,在功利價值觀中無用的事物,無法用功利的尺度來衡量,因此擁有了更廣大無邊的精神價值。道家老子的「空」,也說明了人類如何維持物我和諧,讓美感進入。

▌茶室:在內心讓殘缺成為完整,領會真正的美。
五百年前的茶室建立了日本美學的核心──侘寂、陰翳、質朴,茶屋的外觀與結構暗示了短暫、脆弱、拙劣等不完美,平等的主與客在此實現一期一會,在邁向完美的途中開啟無限可能。

▌茶人:對於規矩作法,去遵守、打破、或遠離,但是莫忘初衷。
茶道大師的用色、設計才華留給後世無限美學資產。花瓶滴落的清水並不需要拂去,庭院除草、侍奉茶水,茶人用自身的優雅微光讓簡樸事物更美好,永恆就存在其中。

岡倉以「利休最後的茶會」道出茶人的生死觀,為本書作結,茶道是生的藝術,而人類與自然的終極結合是莊嚴的死亡。

本書寫於廿世紀初,在世界一味西化、對東方普遍存在誤解的時代,岡倉天心以「茶」寓意,引西方認識東方思想奧義,在百年前謳歌與自然共生的絕對美感。茶道所開啟的美學自此流入世界,在人類發展面臨極限的今日,依然指出了前方道路。
  • 第一章 人情茶碗 茶昇華為茶道,是對唯美主義的崇拜,對日常中美好事物的仰慕/在貴族與農民間發展的茶道/新舊世界間的誤解/西方世界對茶的崇拜/早期歐洲著作關於茶的紀錄/道教徒述說精神與物質的對決/現代世界對財富權力的爭奪
  • 第二章 茶的流派 茶的三時期演變/代表中國唐朝的煮茶、代表宋朝的點茶、代表明朝的淹茶/茶的首位使徒──陸羽/三個時代對茶所追求的理想/對近代中國人而言,茶是可口飲料而非理想追求/在日本,茶是對生命藝術的信仰
  • 第三章 道與禪 茶與禪宗思想的關聯/道家與其後繼者禪宗,代表中國南方思想的個人主義傾向/道家接受俗世,試圖在悲傷愁苦的世界尋找美好/禪宗強調實現道家的教誨/透過禪修冥想,達到超然的自我實現/禪宗和道家都崇尚相對性/禪的觀念:從生活的微小處看見偉大,正是茶道的整體理想/道家奠定了美學理想的基礎,禪宗將理想實踐
  • 第四章 茶室 茶室僅是間小屋/茶室的簡樸與純粹/茶室結構中的象徵意義/茶室的裝潢布置/遠離外界紛擾的聖殿
  • 第五章 藝術鑑賞 欣賞藝術需要感同身受的心靈交流/大師與你我之間的默契/暗示手法的價值/藝術僅在人們能傾聽到它的訴說的前提下才有價值/現今對藝術的熱忱,只有少數以真實情感為根據/藝術與考古學的混淆/在摧毀生命中美好事物的同時,我們正在摧毀藝術
  • 第六章 花 花是我們永遠的朋友/花卉大師/西方社會對花卉的浪費/東方的花卉栽培藝術/茶師與花道/插花的藝術/因為花本身而崇拜花/插花名家/插花的兩大流派──形式主義派與寫實主義派
  • 第七章 茶道大師 只有將藝術融入生活的人才可能真正地鑑賞藝術/茶道大師對藝術的貢獻/茶道大師對日常生活帶來的影響/利休最後的茶會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