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通識教育源自於西方,早期臺灣在八○年代推行時,大致循著美國大學曾實施的經驗發展:如「經典教育」、「核心課程」。由於「通識教育」一詞的概念,有著許多分歧與複雜的看法:常與博雅教育互通,甚有別於專業教育與職業教育。若要發揮通識教育的意涵,必須先探本溯源、瞭解其脈絡。
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指引,挑選十五位百年來的哲學大師,包括杜威(Dewey)、馬克思(Marx)、斯賓塞(Spencer)、芝加哥大學前校長赫欽斯(Hutchins),以及二十世紀哲學家阿多諾(Adorno)、赫斯特(Hirst)、哈伯瑪斯(Habermas)等人,從傳統古典與現代的對話中,探討博雅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辯證、通識教育觀的轉向、全球化下的通識教育、通識教育的理念與模式,看當代的哲學家如何看待這些議題,本書是理解通識教育思想之最佳選擇書籍。
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指引,挑選十五位百年來的哲學大師,包括杜威(Dewey)、馬克思(Marx)、斯賓塞(Spencer)、芝加哥大學前校長赫欽斯(Hutchins),以及二十世紀哲學家阿多諾(Adorno)、赫斯特(Hirst)、哈伯瑪斯(Habermas)等人,從傳統古典與現代的對話中,探討博雅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辯證、通識教育觀的轉向、全球化下的通識教育、通識教育的理念與模式,看當代的哲學家如何看待這些議題,本書是理解通識教育思想之最佳選擇書籍。
- 序:期盼通識教育理論的本土論述 但昭偉
- 序:找尋高教深耕賴以植基的沃土─重溫哲學家的通識教育思想 王俊斌
- 博雅教育的兩種模式:Dewey 與Hutchins 在1936-37 的辯論及其遺緒 但昭偉
- 知識型式、課程領域與社會實踐在通識教育之論辯:以Paul Hirst 通識教育觀的轉向為例 蘇永明、簡成熙
- David Carr 對大學博雅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辯證 黃藿
- A. S. Neill 的教育理念與通識教育 郭實渝
- 由W. Klafki 教育理論之演變論全球化下的通識教育 朱啟華
- 批判理論知識觀及其對通識教育的啟示 張鍠焜
- 自律與順從─T. W. Adorno 的半教育理論與博雅教育 楊洲松
- Herbert Spencer 的通識教育理念之評述 鄭玉卿
- 從Jane Martin 的性別敏銳看女子教育與博雅教育 林麗珊
- Martha Nussbaum 論人文涵養與「新」博雅教育 王俊斌
- 從博雅教育到通識教育:Maritain 教育哲學中的自由意識與自我覺醒 何佳瑞
- Michael Oakeshott 論大學教育的博雅特性 陳伊琳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978.98695519/46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