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中国农户经济行为与乡村治理

出版日期
2016
閱讀格式
PDF ;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50979088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作者認為農戶家庭的效用函數是生產和消費決策不可分的預期效用函數,在新家庭經濟學中單一模型的基礎上,農戶家庭利用僅存的人力資本和土地資本形成資產組合投資以期在加入風險規避因數的前提下實現家庭預期效用最大化。通過建立家庭內部成員收入分享、風險共擔的單一模型,以家庭整體效用最大化為目標,研究了農戶家庭勞動力配置的決策機制。並結合多主體建模方法,模擬了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下中國農戶家庭如何在務工、務農及閒暇之間進行家庭勞動力配置,以實現家庭整體效用最大化。模擬結果表明傳統二元勞動力市場理論忽略了城市生活成本、農戶
  • 第一章 起点
    • 一 几个问题
    • 二 两个派生问题的讨论
    • 三 概念界定
    • 四 两个主要假说体系评述
    • 五 当代中国国内学者研究的简要综述
    • 六 小结
  • 第二章 农村土地、劳动力和金融
    • 一 土地要素情况简析
    • 二 劳动力要素情况简析
    • 三 农村信贷要素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失灵
    • 四 结论
  • 第三章 农户家庭要素配置—人力资本的视角
    • 一 一个猜想—农户家庭人力资本配置方式
    • 二 一个假定—中国农户家庭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性
    • 三 猜想成立的几个必要条件
    • 四 农村家庭风险规避问题
    • 五 农户家庭的人力资本配置方式对土地问题的含义
    • 六 非农就业问题
    • 七 结论
  • 第四章 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决策机制的讨论—一个多主体模型的视角
    • 一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假定
    • 二 模型
    • 三 模型仿真计算结果及分析
    • 四 劳动力依然是决定粮食产量的主要因子—一个实证研究
    • 五 五个阶段不同土地产权制度下劳动力生产效率的实证研究
    • 六 一些延伸讨论
    • 七 结论
  • 第五章 农户家庭人力资本配置与劳动力市场
    • 一 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对农民闲暇选择和粮食生产率影响的机制分析
    • 二 模型建构
    • 三 “用工荒”、本书与城乡劳动力市场
    • 四 一个延伸讨论—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来提升农民收入的一个困境
    • 五 “刘易斯拐点”假象及其对“人口红利”释放的冲击
    • 六 结论
  • 第六章 农户家庭要素配置与村社、政府的相互作用
    • 一 背景 
    • 二 相关概念内涵及理论假说
    • 三 村社与农户间的作用机制—基于贝克尔模型的理论框架
    • 四 村社集体理性对中国工业原始资本积累的作用
    • 五 村社与政府的交易: 村社精英是农民与政府合作成败的重要因子—基于纳什议价博弈模型
    • 六 农村家庭劳动力配置方式与村社集体理性—对乡镇企业衰败的一个讨论
    • 七 结论
  • 第七章 乡村治理与新型城镇化
    • 一 乡村治理(历史)
    • 二 新型城镇化
    • 三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治理
    • 四 乡村治理
  • 第八章 总结
  • 致谢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