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受苦人的講述:驥村歷史與一種文明的邏輯

出版日期
2013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62996543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通過對陝北「驥村」村民長達15年的田野訪談,結合其他史誌資料的記載,重新講述了土地改革、農業集體化、四清運動、文化大革命、包產到戶等「大歷史」下的普通村民的個人、家庭、社區的生活史及其演變,並由此考察和解釋農民與國家、民間社會與國家權力的複雜動態關係,由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理解共產主義文明的過程和邏輯。

本書的理論架構鮮明,全書論述緊貼底層社會研究理論和斯科特(James Scott)關於農民的道義經濟學理論這兩條思路進行。豐富的第一手材料與第一人稱的引述編排,在社會學與人類學的研究著作中獨樹一幟。

北京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獲博士學位;曾於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做博士後研究。主要關注社會轉型過程中的國家與社會關係、農民工權益保護、社會公正和公民社會建設等問題。著有《傾聽底層:我們如何講述苦難》、《死的困擾與生的執著—中國民間喪葬儀禮與傳統生死觀》、《儀式與社會變遷》(主編)等作品。

  • 序:傾聽「被革命捲入者」的心靈(孫立平)
  • 導論 從底層的苦難講述中構建歷史
    • 一、底層研究與底層的歷史
    • 二、從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探尋共產主義文明的邏輯
    • 三、口述歷史與人類學方法相結合的田野工作
    • 四、「世界的苦難」與「受苦人」的歷史
    • 五、村况簡介與資料搜集過程
  • 第1章 生活之苦?剝削之苦?
    • 一、日常生活中的苦難
    • 二、扶風寨馬氏宗族
    • 三、社會分層認知—「這兒的財主恩德著了」
    • 四、土改之前錯綜複雜的鄉村社會關係
  • 第2章 為苦難歸因:「訴苦」─「翻身」的土地改革
    • 一、驥村土地改革大事記
    • 二、從「試辦徵購」、「獻地獻金」到「土地清算」
    • 三、「清算」風雲
    • 四、「亞洲部」來了
    • 五、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力革命
    • 六、土改與擴兵
  • 第3章 「脫離苦難的社會工程」:農業集體化的道路
    • 一、村落社區的互助合作傳統
    • 二、「變工隊」─「小社」─「高級農業社」
    • 三、農村集體化的女性記憶
  • 第4章 「社會實驗」與「社會園藝」:大躍進與人民公社
    • 一、整齊劃一的社會工程
    • 二、五花八門的社會實驗
    • 三、心靈的集體化
  • 第5章 繼續革命,不斷運動:四清運動與文化大革命
    • 一、繼續革命:四清—「那是個賴運動」
    • 二、派系「 勁鬥」
    • 三、鐘泰之死
    • 四、「陝北最好的一座牌樓沒有了」
  • 第6章 一個輪回:「人民公社爛杆了」
    • 一、吃不下去的大鍋飯
    • 二、計劃經濟是極權政治的基礎
  • 第7章 苦難的力量:理解文明的邏輯與文明的轉型
    • 邏輯之一:將日常生活中的苦難轉變成階級苦—資本價值論向勞動價值論的轉換
    • 邏輯之二:「繼續革命」、不斷「運動」的動力機制
    • 邏輯之三:「楚王好細腰」—運動沒有不「過頭」的
    • 邏輯之四: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甚至不惜調動惡的力量
    • 邏輯之五:「成王敗寇」、膜拜强權、崇尚暴力的邏輯
  • 附錄 鳩佔鵲巢:關於歷史構建的思考
  • 參考文獻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