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輯刊‧第一輯

出版日期
2014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26282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作為一部具有國際性研究視域的集刊,主要發表國內外優秀學者在這個兩個研究方向下所撰寫的優秀論文。當下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因此在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這兩個研究方向下可以雲集文學、文學批評、文學理論、文化研究、藝術與文史研究等交叉學科的精英,為他們提供一方具有深度性與普適性的自由學術思想空間。

男,博士,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臺灣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從事比較文學、比較詩學與中西藝術理論比較研究,曾去香港、美國、日本、新西蘭、加拿大、韓國、臺灣等高校講學與訪學;出版專著、譯著與編著多部,如《悖立與整合:東方儒道詩學與西方詩學的本體論、語言論比較》(獨著,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年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後殖民批評》(合譯,北京大學出版社),《比較文學概論》(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被教育部選為研究生指定教材,2004年獲北京市教委精品教材獎,2006年被列入全國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規劃教材,2007年獲上海高校優秀教材三等獎),《比較詩學與他者視域》(獨著,學苑出版社),《比較詩學與跨界立場》(獨著,復旦大學出版社),《當代比較文學與方法論建構》(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

  • 復刊前言/楊乃喬
  • 中國經學詮釋學研究
    • 中國「經學詮釋學」:「怪獸」抑或「事實」?─中西方詮釋學的匯通性研究/姜哲
    • 時間張力結構與《春秋》經史二重性─以西漢時期之《春秋》詮釋為例/郭西安
    • 經學玄學化與魏晉儒士對經學本體的構建─以哲學詮釋學的視域/李麗琴
    • 以「理」求義:北宋經學變古時期的詮釋學思想論析/梁丹丹
    • 《論語義疏》中「援道入儒」的破壞性解讀與其「經世致用」的生存論向度/周海天
  • 後殖民批評研究
    • 人權話語政治中的主體性建構─論斯皮瓦克的人權思考/陳慶
    • 帝國主義的懷舊與美國來華作家的跨國書寫/朱驊
    • 文學改寫歷史:早期美華文學研究的跨國議程/蓋建平
  • 形象學研究
    • 《西洋雜誌》的編撰學:晚清士大夫首次走向西洋的集體敘述/蕭國敏
    • 在意識形態與烏托邦的兩極之間─高羅佩《大唐狄公案》的形象學解讀/王文娟
  • 文學與藝術的跨學科研究
    • 重讀《拉奧孔》:兼論中西比較語境中的「詩畫合一」/施錡
    • 從小說到電影─《一個中國人在中國的遭遇》裡的中國形象變遷研究/陸辰葉
  • 世界文學研究
    • 《尋找丟失的時間》中的敘事形式與存在形式/郭曉蕾
    • 「乾草之味」與「芳草之香」─論朱天文、村上春樹小說的嗅覺書寫與迷宮敘事/史言
  • 徵稿啟事
  • 學術委員會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