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轟轟烈烈的「文革」雖漸被歷史塵封,但它的精神流毒卻仍像幽靈一樣以各種變體形式在今天中國的文學領域和現實生活中遊蕩,「文革」的主導性文化現象和精神景觀,也並未因時間的消逝而自動終結。
本書分為「?述話語與集體抒寫」、「?述功能與理想人格」、「?述情境與社會環境」、「?述策略與政治需要」四個部分,從?事學的視角,對「文革文學」中的重要現象以及「文革文學」研究中的重要命題,進行了深入的考察和探析。冀望通過上述對「文革文學」畸形發展的歷史拷問,為當代文學營造和諧共存、健康發展的生態環境。
本書分為「?述話語與集體抒寫」、「?述功能與理想人格」、「?述情境與社會環境」、「?述策略與政治需要」四個部分,從?事學的視角,對「文革文學」中的重要現象以及「文革文學」研究中的重要命題,進行了深入的考察和探析。冀望通過上述對「文革文學」畸形發展的歷史拷問,為當代文學營造和諧共存、健康發展的生態環境。
黃擎,女,1975年出生於江西南昌,現為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系副主任。浙江大學文學博士。曾赴劍橋大學英語系、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訪學。曾應邀赴韓國嶺南南大學校講學。個人專著有:《廢墟上的狂歡——「文革文學」的敘述研究》(2004)、《視野融合與批評話語》(2008)、《文藝批評話語研究:20世紀40-70年代》(2011),並在《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等海內外學術期刊發表數十篇學術論文。
- 序
-
導論 政治凹凸鏡下的「文革文學」
-
一、「文革文學」的發展脈流:彰顯文學史的「反規律性」研究價值
-
二、「文革文學」的研究現狀:告別反思的靜默與研究的蒼白
-
三、「文革文學」的敘述研究:時代政治規範極度迫近的敘述風貌
-
-
第一章 敘述話語與集體抒寫
-
第一節 中國製造:顯性與隱性集體創作方式的悄然合流
-
一、演繹輝煌歷程的集體抒寫
-
二、標彰主流話語的顯性集體創作
-
三、個性化稀薄的隱性集體創作
-
-
第二節 敘述視點:「我們」對「我」的全面置換
-
一、宏大敘述與全知視點
-
二、凸顯意識形態性的敘述立場
-
三、敘述眼光與敘述聲音的形異實同
-
-
第三節 集體語碼:敘述語言與人物語言的時代銘紋
-
一、迴響國家權力話語的時代強音
-
二、情感滲透與敘述干預
-
三、戰爭文化心理的深重烙印
-
-
-
第二章 敘述功能與理想人格
-
第一節 人物設置:成熟型與成長型理想形象的烘托映襯
-
一、「扁形人物」與「同向合成」
-
二、正面人物形象體系的建構
-
-
第二節 行進路徑:先行者與同行者理想化軌跡的形質同一
-
一、毛澤東思想的宣教:先進思想和正確路線的保障
-
二、歷史記憶的時代闡釋:痛說家史與戰鬥故事的激勵作用
-
-
第三節 理想人格:官方意識形態與民間審美憧憬的兩相契合
-
一、正面人物英雄化和英雄人物理想化的時代趨向
-
二、政治意圖與民間憬悟合力打造的理想人格
-
-
-
第三章 敘述情境與社會環境
-
第一節 意象構築:精心營造的革命氛圍
-
一、高度政治性提純的意象表現
-
二、映現話語權力等級秩序的意象設置
-
三、渲染基調昂揚明朗的積極情境
-
-
第二節 文本語境:簡約呈現的時代影像
-
一、與政治身份簡單對等的人物言行思想
-
二、時代氛圍畢現的文本場景
-
-
第三節 非此即彼:機械二元對立的「文革」思維
-
一、「文革文學」的社會學特徵解析
-
二、政治視角的恣意侵入
-
三、戰爭思維的不當延展
-
-
-
第四章 敘述策略與政治需要
-
第一節 塑造「輝煌」:「三突出」等依托衍化的敘述策略
-
一、至高無上的「文藝憲法」
-
二、政治典範與權欲跳板
-
-
第二節 建構「經典」:主流意識形態直接美學化的敘述模式
-
一、文化生產與政治權力聯姻的「樣板」
-
二、敘述模式與「形式的意識形態性」
-
-
第三節 圍剿「毒草」:敘述策略的「偏誤出軌」與時代印痕
-
一、遊弋於主流文藝規範邊緣的尷尬處境
-
二、帶著政治鐐銬的時代文藝之舞
-
-
-
結語 畸變與鏡鑑
-
一、內外交困的文藝生態窘況
-
二、多重語碼並存的複雜境狀
-
- 附錄 「文革文學」大事記
- 主要參考書目
- 後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