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失蹤者的足跡:文化大革命期間的青年思潮

出版日期
2009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62996389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1966年中國文化大革命之初,成千上萬的紅衛兵在天安門廣場高呼「萬歲」,接受偉大領袖的檢閱;1976年文革行將結束之際,熱血翻騰的青年藉悼念周恩來,在天安門廣場以詩歌等形式譴責四人幫,牽起了震驚中外的「四五運動」。文革十年時間,這一代青年人的政治思潮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當中有狂熱的鼓噪,更有艱難的理性反思。然而,這些思想活動卻至今沒有在中國思想史研究中留下應有的痕跡。見證過那段思想歷程的人,不禁發出「思想史上的失蹤者」的感慨。

本書作者以大量精力進行了文本和口述資料的收集和考訂,考察了文革期間中國青年的社會政治思潮:先分析1966-1968年紅衛兵時期的老紅衛兵、保守派、造反派等的思想特徵;再揭示1968-1976年文革後續時期,青年以「思想村落」為特徵的批判性思想活動。由於知識界在文革時期普遍失語,青年的思想探索在思想史上尤具特殊意義,並且開啟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思想解放運動中爭取民主和法制的先河,以及民間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早期探索。
  • 前言
    • 一 主題
    • 二 概念:時代、青年、思潮和思想探索
    • 三 國內外研究狀況
    • 四 資料來源
      • 1 文字資料
      • 2 口述資料
    • 五 研究方法
  • 上篇 紅衛兵運動時期的青年思潮(1966-1968)
    • 第一章 老紅衛兵思潮和保守派思想
      • 一 老紅衛兵思潮
      • 二 保守派紅衛兵思潮
    • 第二章 造反派紅衛兵思潮和極左「新思潮」
      • 一 造反派紅衛兵思潮
      • 二 極左「新思潮」
    • 第三章 非主流思潮及紅衛兵思潮比較分析
      • 一 非主流思潮:譴責文化和社會的浩劫
      • 二 抨擊顛倒是非的黨內鬥爭
      • 三 紅衛兵思潮的比較分析
  • 下編 上山下鄉和四五運動期間的青年思潮(1968─1976)
    • 第四章 知識青年思想探索的環境和存在方式
      • 一 政治和社會環境
      • 二 讀書活動
      • 三 思想活動的存在方式:「思想村落」
    • 第五章 上山下鄉時期青年的思想探索
      • 一 針砭時弊,反思文革
      • 二 對政策和經濟體制的批判性思考
      • 三 對社會制度的批判性思考
      • 四 關於階級鬥爭、民主和自由的思考
      • 五 〈「571工程」紀要〉──另類時政和政策批判
    • 第六章 「批林批孔」前後的青年思潮
      • 一 「社會主義的民主與法制」
      • 二 反思黨內鬥爭,譴責四人幫
      • 三 對特權問題的理論思考
      • 四 「反潮流」和「學理論」
    • 第七章 四五運動時期的青年思潮
      • 一 批判「左」傾錯誤,譴責四人幫
      • 二 批判「特權」,思考制度變革
      • 三 自由主義和民主主義的探索
    • 第八章 青年思潮的主要流派
      • 一 主要思想流派及其要點
      • 二 思想源流
      • 三 主要流派與中共黨內鬥爭的關係
  • 結語
    • 一 文化大革命的對象和任務
    • 二 政策批判與制度批判
    • 三 社會政治環境
    • 四 思想史地位
  • 後記
  • 參考資料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