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船山的《讀孟子大全說》一書,主要內容是重新詮釋孟子,而不採程朱的義理方式以詮釋之,最後歸宗於張載的重氣的思想方式以詮釋孟子。理由在於船山視程朱學受了佛老的影響,以致於詮釋時有陽儒陰釋的感覺。然船山認為儒學的義理重視氣化,重視人倫,不是如同佛學的貶低世間,絕欲等要求所能做出的詮釋,故船山此書之作,等於是重新詮釋孟子,以張載以來的重氣角度,重新詮釋孟子,另一方面也批評程朱的孟子詮釋,認為有陽儒陰釋之嫌。而吾人對於船山與程朱學的是非對錯之間,做出一判斷與反思。
- 序
- 自 序
-
第一章 導 論
-
一、前 言
-
二、目的與動機
-
三、研究方法
-
四、前人研究
-
五、各章安排之順序
-
六、船山孟子學之判攝
-
七、此書的特色
-
八、主要參考書目說明
-
-
第二章 王船山對於《孟子‧口之於味章》的詮釋
-
一、前 言
-
二、性與命之間的關係──《中庸》與《孟子》性命說的合會
-
三、船山對程朱的氣稟之說的反對
-
四、結語與反思
-
-
第三章 王船山對朱子主張「告子認氣為性」之反省──孟告之辯的詮釋
-
一、前 言
-
二、船山認為告子之失於何?
-
三、船山認為朱子之失為何?
-
四、結語與反省
-
-
第四章 王船山對《孟子‧莫非命也章》的詮釋──「理氣合一」與「德福一致」之解決
-
一、前 言
-
二、反對宿命論
-
三、面對德福不一致問題之解決
-
四、解決理命與氣命之割裂問題
-
五、結語與反省
-
-
第五章 王船山對於《孟子‧盡其心者章》的詮釋──「天」與「道」的氣化理解
-
一、前 言
-
二、船山對於「先知性,後盡心」的評論
-
三、氣學家與理學家對於「心、性、天」的不同詮釋
-
四、結語與反思
-
-
第六章 王船山對於《孟子‧公都子問性章》的詮釋──心、性、情、才之分立
-
一、前 言
-
二、船山此章對「性」的詮釋
-
三、船山於此章對「情」的詮釋
-
四、船山論「才」
-
五、惡如何可能
-
六、結語與反思
-
-
第七章 王船山對於〈孟子序說〉的反省──心性之分與合
-
一、前 言
-
二、楊龜山見解
-
三、船山對楊龜山的批評
-
四、結 語
-
-
第八章 王船山對朱子《孟子‧浩然章》詮釋之批評
-
一、前 言
-
二、知言、養氣之先後
-
三、對於告子的評定
-
四、「無暴其氣」的不同詮釋
-
五、「反動其心」的不同詮釋
-
六、「義襲」的不同詮釋
-
七、告子之學是否助長
-
八、結語與反思
-
-
第九章 王船山對於《孟子‧明堂章》的詮釋
-
一、前 言
-
二、朱子對於〈明堂章〉的詮釋
-
三、船山此章的詮釋
-
四、結語與反省
-
-
第十章 王船山對朱子「學以復其初」教育觀的省察
-
一、前 言
-
二、船山反對以「復其初」詮釋「大人者不失章」
-
三、船山反對聖人之不假修為
-
四、結語與反思
-
-
第十一章 王船山對於《孟子‧萬物皆備章》之詮釋
-
一、前 言
-
二、人性、物性之同異
-
三、批評程復心「一物備萬物之理」
-
四、人、物性同異之省思
-
五、結 語
-
-
第十二章 王船山對《孟子‧人之所以異章》的詮釋
-
一、前 言
-
二、對於西山「人、物均有一心」的反對
-
三、對於尹和靖之批評
-
四、破朱子的「人禽之辨」以立己說
-
五、結語與反省
-
- 第十三章 總 結
- 參考書目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