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研究荀子之思想理論,及其理論實踐為具體之政治制度,闡釋荀子學說之精神與宗旨。本書論述內容重點有二:第一,外緣考據,考據荀子其人與其書,及其時代背景。討論重點分為兩章:其一,考證荀子之生平歷程及《荀子》文本;其次,重塑荀子所處時代之現實環境,從歷史背景推論荀子學說之時代意義與特殊性。第二,文本詮釋,闡釋荀子思想之理論體系與實踐目的。論述程序有三:首先,從人心論詮釋荀學「偽善性惡」之思想理論,論證荀學「心偽論」之理論系統,尋求荀學「尊君隆禮」之價值根源。再者,從歷史觀闡釋荀學「禮義法度」之文明價值,「禮義法度」出於聖人仁義之心,合於人性需求,是維繫人群社會和諧發展之必要條件,是人類文明創造之指標。第三,從政治學觀點彰顯荀學「富國強兵」之理想與實踐,荀學以「尊君隆禮」為手段,以「富國強兵」為目的,「強兵」為圖生存,適應時代環境挑戰;「富國」為求發展,符合人性現實需求,「富國強兵」是荀學思想理論化為實踐之過程與結果。簡言之:「心偽論」是荀學之價值根源,「禮義法度」是荀學理論化為實踐之間架與工具,「富國強兵」是荀學之理想與實踐。
-
第壹章 緒論
-
第一節 荀學之歷史評價與視域觀點
-
第二節 寫作動機與目的
-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
第貳章 荀子其人與其書
-
第一節 荀子姓名
-
第二節 荀子生卒年與遊歷
-
第三節 《荀子》文本與辨偽
-
-
第參章 戰國政治形態與儒家思想
-
第一節 政治形態與國際局勢
-
一、先秦政治之意涵
-
二、戰國時期政治型態
-
三、戰國七雄疆域與國力
-
-
第二節 戰爭兼并與合從連橫
-
一、蘇秦合從政策
-
二、張儀連橫政策
-
-
第三節 百家爭鳴與儒家政治思想
-
一、百家爭鳴與諸子政治思想
-
二、荀子之理想典範
-
三、孔子之政治思想
-
-
-
第肆章 偽善性惡之心偽論
-
第一節 荀學性惡之意涵
-
第二節 性偽之分與化性起偽
-
第三節 聖人之心虛壹而靜
-
第四節 荀學心偽論理論架構
-
-
第伍章 文明演化之歷史觀
-
第一節 禮之緣起─禮儀
-
一、禮儀類別
-
二、禮儀之目的與原則
-
-
第二節 禮之本質─禮義
-
一、禮與義之關係
-
二、義與性之關係
-
三、義與仁之關係
-
四、仁義禮之統
-
五、心偽論與仁義禮之統
-
-
第三節 禮之實踐─禮制
-
一、禮制與人性特質
-
二、禮制與人倫秩序
-
-
第四節 禮之文明價值與時代意義
-
一、法先王─仁義之統
-
二、法後王─禮義之統
-
三、理想與實踐合一─聖王
-
-
-
第陸章 富國強兵之政治學
-
第一節 禮制與政治
-
第二節 強兵之目的與方法
-
一、強兵之意涵
-
二、強兵之目的
-
三、強兵之方法
-
四、強兵與王霸之別
-
-
第三節 富國之目的與方法
-
一、富國之意涵
-
二、富國之目的
-
三、富國之方法
-
-
- 第柒章 結論
- 參考資料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