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荀子新探

出版日期
1994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57668178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1992年吉林大學博士論文】本書著重在探討荀子的活動年代、各篇真偽及其人性論、社會觀、天道觀、天人觀、認識論、正名學說和富國彊兵的政治思想、軍事思想等。由於作者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故以「新探」為名。
  • 張岱年序
  • 李學勤序
  • 緒論
  • 第一章生平和時代
    • 第一節姓氏字號考
    • 第二節主要事迹考
    • 第三節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 第二章著作考辨
    • 第一節著作的存佚
    • 第二節《荀子》書的真偽
    • 第三節各篇的寫作年代
  • 第三章人性論
    • 第一節《正名》篇性定義發微
    • 第二節“人之性惡〞的再認識
    • 第三節荀子性中無善辨
    • 第四節荀子性概念的意義結構
    • 第五節“化性起偽〞析
    • 第六節餘論
  • 第四章社會觀和政治恩想
    • 第一節明分使群說
    • 第二節隆禮重法說
    • 第三節君民關係說
    • 第四節法後王說
  • 第五章天道觀與天人觀
    • 第一節自然之天
    • 第二節明于天人之分
    • 第三節制天命而用之
    • 第四節荀子天道觀的缺陷及其來源
  • 第六章認識論
    • 第一節認識論的基本出發點
    • 第二節“意物〞、“徵知〞的兩種認識
    • 第三節“虛壹而靜〞的認識方法
    • 第四節知與行的否定之否定
  • 第七章正名學說
    • 第一節概念論
    • 第二節制名之樞要
    • 第三節破“三惑〞之論
    • 第四節推理論
  • 第八章富國富民論
    • 第一節欲望的深層剖析
    • 第二節分工、分配的不平之平
    • 第三節以富民為基礎的富國之策
  • 第九章兵論
    • 第一節以禁暴除惡為目的的戰爭觀
    • 第二節以壹民、附民為本的強兵論
    • 第三節以為將之道、王者之軍制為內容的治軍術
  • 第十章恩孟五行說新解
  • 結語
  • 附錄一:荀子大儒“法先王〞證
  • 附錄二:試論章太炎的尊荀
  • 參考書目
  • 後記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