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章學誠研究述評1920–1985

出版日期
2015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51685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由兩部份組成:正文及及三個附錄。其中除附錄三:〈錢穆先生章學誠研究述論〉一文外,其餘篇幅皆源自完成於1986年底的博士論文(答辯通過日期則為1987年3月初)。拙博論以法文撰寫,其中部份篇章(本書第一、六兩章及附錄一、二)經翻譯成中文及增刪改寫後,已先後在學報或論文集上發表。然而占全書約2/3篇幅的第二、三、四、五章,則從未翻譯成中文在刊物上正式發表。經約兩年的努力,現今把已發表者及未及發表者,一概予以增刪改寫,以饗中文讀者;其中第二、三、四、五章的改寫幅度尤大(即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別異於拙博論)。

章學誠的學術面向相當廣。文學理論、史學理論、歷史哲學、方志學、校讎學等不必說;此外,教育學,乃至婦學,章氏都有一定的研究。約自上世紀20年代開始,中外學者便對章氏以上各領域展開探討;「章學誠研究」遂成為一時顯學。自1920年至1985年(即筆者繳交博論的前一、二年),相關研究已足以充棟汗牛。拙博論乃對此等「章學誠研究」中之生平研究、學術思想研究、史學研究、文學研究及章氏遺著研究等五項,大體上按照研究者相關專著(專文、專書)撰就之先後或發表之先後,逐一予以述評:探討、闡釋、批評。筆者對章氏學術思想(譬如「六經皆史說」、「史德說」等等)的個人見解,時寄寓其間;以未能彙整獨立成篇以饗讀者為可惜矣。或俟諸異日?
  • 寫在前面
  • 第一章 章學誠生平研究之述評
    • 一、前言
    • 二、傳記體著作
    • 三、年譜年表體著作
    • 四、結語
    • 徵引書目
  • 第二章 章學誠學術思想研究之述評
    • 一、前言
    • 二、1920 年代的著作(梁啟超、錢基博)
    • 三、1930 年代的著作(錢穆、徐世昌)
    • 四、1940 年代的著作(余嘉錫、李長之、岡崎文夫、侯外廬)
    • 五、1950 年代的著作(D. Nivison、羅球慶、侯外廬)
    • 六、1960 年代的著作(柴德賡、D. Nivison、余我)
    • 七、1970 年代的著作(黃錦鋐、董金裕、甲凱、余英時、董樹藩、白面書生、歐陽烱、黃秀慧、河田悌一)
    • 八、1980 年代的著作(俞兆鵬、羅光、王克明、程千帆、傅孫久、Umberto Bresciani(白安理)、劉漢屏、周啟榮/劉廣京、繆全吉、倉修良)
    • 九、結語
    • 徵引書目
  • 第三章 章學誠史學思想研究之述評
    • 一、前言
    • 二、實齋之卒迄1920 年代的著作(阮元/王宗炎、伍崇曜、王潛剛、梁啟超、張其昀、張壽林、孫德謙、姚名達、何炳松、內藤虎次郎)
    • 三、1930 年代的著作(陳訓慈、傅振倫、岡崎文夫、呂思勉)
    • 四、1940 年代的著作(金毓黻、黃慶華、三田村泰助)
    • 五、1950 年代的著作(P. Demiéville、張舜徽、徐善同、P. Demiéville、吳天任、杜維運)
    • 六、1960 年代的著作(周予同/湯志鈞、高田淳、傅振倫、蘇慶彬)
    • 七、1970 年代的著作(錢穆、甲凱、倉修良)
    • 八、1980 年代的著作(倉修良、趙之璣、許冠三、倉修良、趙淡元、饒展雄/高國抗、姜勝利)
    • 九、結語
    • 徵引書目
  • 第四章 章學誠文學思想研究之述評
    • 一、前言
    • 二、1940 年代的著作(郭紹虞、書麟)
    • 三、1970 年代的著作(羅思美)
    • 四、1980 年代的著作(王冰彥)
    • 五、結語
    • 徵引書目
  • 第五章 章學誠遺著研究之述評
    • 一、前言
    • 二、1920 年代的著作(姚名達)
    • 三、1930 年代的著作(侯云圻、陶存煦、張述祖)
    • 四、1940 年代的著作(孫次舟、錢穆)
    • 五、1970 年代的著作(高逸塵、倉修良)
    • 六、結語
    • 徵引書目
  • 第六章 綜論:近現代「實齋研究」評議、發展概覽及1920 年代之後成為顯學的原因
    • 一、「實齋研究」評議
      • (一)撰文材料之批判
      • (二)表述模式(體裁)及取徑之批判
      • (三)研究態度及方向之批判
      • (四)結語
    • 二、「實齋研究」發展概覽(1920-85)
    • 三、「實齋研究」從1920 年代開始成為顯學的原因
      • (一)近代新學風
      • (二)近代學術思想史撰著者的學術性向與實齋被重視之關係
      • (三)餘論
    • 徵引書目
  • 附錄一 近現代學人章學誠研究述論──以章氏之史學、方志學及目錄學之貢獻及影響為例
  • 附錄二 章學誠在同時代人眼中的看法及相關問題編年研究
  • 附錄三 錢穆先生章學誠研究述論
  • 索引一 「章學誠研究」人名索引(以各研究專著發表者為主)
  • 索引二 「章學誠研究」主題索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