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自序
- 研究寫作程序說明
- 鳴謝
-
卷三 教協與公民社會的形成和互動
-
十五、 教協參與推動的社會運動
-
「反對色情文化」運動
-
爭取改革薪俸稅制度
-
爭取改善民生和市民權益
-
反對日本篡改教科書運動
-
小結:教協穩據道德高地;民族、階級和性別議題
-
-
十六、 香港公民社會與管治權威的互動
-
壓力團體與香港政府諮詢制度的互動
-
香港政府的監察壓力團體常設委員會
-
代議政制的起步:一九八二年的區議會選舉
-
爭取停建大亞灣核電廠運動:公民社會與港京對立的濫觴
-
小結:教協十周年的回顧和前瞻
-
-
十七、 蛻變中的香港
-
香港政治、經濟、社會和教育脈絡的蛻變
-
政治過渡與認受基礎
-
香港經濟轉型和後工業化
-
冷戰夾縫中的人民力量
-
「優良管治」理念的興革
-
「公營部門改革」和「教育改革」的思維
-
香港社會的變遷
-
社會和教育演變與教協的自我調適
-
小結
-
-
十八、 教協與「政治過渡」
-
教協的十周年
-
教協與政治過渡:民族、民主、民生
-
教協於過渡時期的具體活動
-
提升民族認同
-
爭取改進民生
-
爭取香港民主政制
-
小結
-
-
十九、 一九八九年的轉捩點
-
雙城記一九八九
-
香港市民凝聚共識
-
為什麼過百萬香港人屢次走出來示威遊行呢?
-
本地文化和認同的成形與「雙重認同」的強化
-
「憂國憂民」教育活動
-
民運團體的分工和合作
-
八九民運前後教協的會務
-
參與香港政制發展與維護教師職業權益
-
教師專業發展
-
小結:教協的定位
-
-
二十、 香港教育體系的改革與教協
-
教協與香港教育體系的改革
-
教統會歷次報告:官民互動程序與政策方向
-
學校管理新措施、目標為本評估等爭議
-
一脈相承的香港教育體系改革
-
資本主義全球化教育改革的若干理念
-
小結
-
-
二十一、 「衝擊三座大山」的教改
-
宣傳與知言
-
九十年代末「三頭馬車」推出教改
-
教改的舉措與教育界和教協的回應
-
教改衝擊教育體系的既有特色
-
教育生態的蛻變
-
教協的會務和發展新會員
-
小結:女教師服裝的爭議
-
附錄:千禧年前後教改大事記
-
-
二十二、 教協的反思
-
教改衝擊了香港教育體系的既有特色
-
反思教協的定位與策略
-
反思教協的教育、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角色
-
教協回應新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和教育生態
-
教育意義、性別議題、公民社會空間的反思
-
「流沙上的朝聖足跡」與重拾教育的神聖
-
-
附錄
-
附錄一:教協歷年會員人數
-
附錄二:教協歷屆理事會、監事會名錄
-
附錄三:教協歷屆理事會和「班、組、團、隊」組織圖
-
附錄四:教協歷年職員人數
-
附錄五:教協權益投訴部歷年個案投訴及查詢統計
-
附錄六:教協歷年財政報告
-
附錄七:教協歷年會所及服務中心資料
-
附錄八:教協福利部服務發展
-
附錄九:教協歷年工作重點
-
附錄十:教協及世界、香港大事年表
-
-
參考書目
-
- 出版地 : 香港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