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小說是一面反映出國家社會民情的鏡子,在清末民初那個動盪不安、新舊交替兼之東西合璧的年代,筆記小說紀錄下了屬於那個朝代的真實:或有稗官野史、或有正史補遺、或有反映民情。作者吳禮權在學術界中堪稱筆記小說史研究者的第一位,繼前作《中國筆記小說史》後,又再度深入幾乎無人探討的清末民初時期的筆記小說史況。
「筆記小說」的名稱,在中國由來已久。但是,長期以來,它與「筆記」的概念事實上是劃等號的。十八年前作者發凡起例,首著《中國筆記小說史》,第一次明確界定了「筆記小說」的概念內涵,並基本清理爬梳出中國筆記小說發展演進的歷史軌跡,對各個歷史時期筆記小說創作的成就與不足、經驗與教訓予以總結,基本上建構起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筆記小說史研究的架構體系。之後,海峽兩岸的學者先後加入研究隊伍,研究成果漸多,學科體系亦儼然成形。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清末民初的筆記小說史研究卻多年來被學者們忽視了。為此,作者打破當初自設的學術史研究不碰觸近現代史的戒律,對被學術界疏忽已久的清末民初的筆記小說創作進行研究,再次發凡起例,撰寫出這部《清末民初筆記小說史》。全書不僅較全面地介紹了清末民初筆記小說創作概況,清楚地勾勒出清末民初筆記小說創作發展演進的基本軌跡,也較深入地探討了清末民初筆記小說創作的特點及其形成原因。在著重分析「國史派」、「軼事派」、「事類派」、「雜俎派」等四類作品的代表作時,除肯定其創作成就與歷史地位,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其創作上存在的不足,從而對其在中國筆記小說發展史上的歷史地位作出了客觀的評判。
「筆記小說」的名稱,在中國由來已久。但是,長期以來,它與「筆記」的概念事實上是劃等號的。十八年前作者發凡起例,首著《中國筆記小說史》,第一次明確界定了「筆記小說」的概念內涵,並基本清理爬梳出中國筆記小說發展演進的歷史軌跡,對各個歷史時期筆記小說創作的成就與不足、經驗與教訓予以總結,基本上建構起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筆記小說史研究的架構體系。之後,海峽兩岸的學者先後加入研究隊伍,研究成果漸多,學科體系亦儼然成形。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清末民初的筆記小說史研究卻多年來被學者們忽視了。為此,作者打破當初自設的學術史研究不碰觸近現代史的戒律,對被學術界疏忽已久的清末民初的筆記小說創作進行研究,再次發凡起例,撰寫出這部《清末民初筆記小說史》。全書不僅較全面地介紹了清末民初筆記小說創作概況,清楚地勾勒出清末民初筆記小說創作發展演進的基本軌跡,也較深入地探討了清末民初筆記小說創作的特點及其形成原因。在著重分析「國史派」、「軼事派」、「事類派」、「雜俎派」等四類作品的代表作時,除肯定其創作成就與歷史地位,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其創作上存在的不足,從而對其在中國筆記小說發展史上的歷史地位作出了客觀的評判。
-
第一章 引言
-
一、筆記小說的概念內涵
-
二、清末民初筆記小說創作概況
-
三、清末民初筆記小說創作的特點及其形成原因
-
-
第二章 國史派筆記小說
-
一、三十年聞見錄
-
二、異辭錄
-
三、清代野記
-
四、國聞備乘
-
五、春明夢錄
-
六、春冰室野乘
-
七、蕉窗雨話
-
八、方家園雜詠紀事
-
九、劫餘私志
-
十、睇向齋祕錄
-
十一、睇向齋逞臆錄
-
十二、睇向齋談往
-
十三、夢蕉亭雜記
-
十四、滿清興亡史
-
十五、所聞錄
-
十六、「國史派」其他作品
-
-
第三章 軼事派筆記小說
-
一、十葉野聞
-
二、悔逸齋筆乘
-
三、慧因室雜綴
-
四、秦鬟樓談錄
-
五、都門識小錄
-
六、新世說
-
七、新語林
-
八、棲霞閣野乘
-
九、啁啾漫記
-
十、張文襄幕府紀聞
-
十一、清代名人軼事
-
十二、藥裹慵談
-
十三、南亭筆記
-
十四、北國見聞錄
-
十五、也是齋隨筆
-
十六、清代名人趣史
-
十七、民國官場現形記
-
十八、「軼事派」其他作品
-
-
第四章 事類派筆記小說
-
一、近代軼聞
-
二、南巡祕記
-
三、新華祕記
-
四、復辟之黑幕
-
五、辛丙祕苑
-
六、洪憲慘史
-
七、民國政史拾遺
-
八、貪官污吏傳
-
九、外交小史
-
十、「事類派」其他作品
-
-
第五章 雜俎派筆記小說
-
一、世載堂雜憶
-
二、庸閑齋筆記
-
三、石屋餘瀋
-
四、石屋續瀋
-
五、小奢摩館脞錄
-
六、花隨人聖庵摭憶
-
七、蟄存齋筆記
-
八、辰子說林
-
九、退醒廬筆記
-
十、民國野史
-
十一、杶廬所聞錄
-
十二、網廬漫墨
-
十三、梵天廬叢錄
-
十四、康居筆記匯函
-
十五、眉廬叢話
-
十六、「雜俎派」其他作品
-
- 參考文獻
- 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