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30年代的三民主義文藝和民族主義文藝體現了國民黨的意識形態。本書挖掘大量的史料,疏理這兩種文藝思潮的發生發展,與當時文其他各派(主要是左派文學和自由派派文學)的關係。
- 序言
- 寫在前面
- 楔子──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倡導
-
三民主義文藝
-
三民主義文藝政策
-
三民主義文藝理論主張
-
抗戰時期的變化
-
中國文藝社
-
《文藝月刊》
-
發刊詞
-
作者隊伍
-
特輯和專號
-
編者及其創作
-
魯迅‧電影劇本
-
《青白》副刊
-
-
民族主義文藝
-
民族主義文藝運動宣言
-
民族主義文藝家眼中的文壇
-
雜色文藝理論
-
民族主義文藝的戰爭觀、戀愛觀,以及批評論、詩歌論、戲劇論
-
拾荒
-
《南華文藝》與民主文藝、革命文學
-
《絜茜月刊》與平民文藝
-
農民文學
-
民族主義文藝運動的組織和刊物
-
前鋒社及《前鋒週報》、《前鋒月刊》和《現代文學評論》
-
開展社與《開展月刊》
-
《矛盾》月刊
-
線路社與《橄欖》
-
流露社與《流露》
-
《草野》、《長風》、《青白》等
-
李焰生的《新壘》
-
杭州的《黃鐘》
-
南昌的《民族文藝》
-
民族主義文藝創作一覽
-
總體掃描
-
萬國安的創作
-
黃震遐的創作
-
生存環境:八方批評,四面楚歌
-
三民主義文藝與民族主義文藝相互較勁
-
自由主義文藝派的評論:阿狗文藝
-
左翼文壇的評論:屠夫文學
-
-
結語──寬容的心態歷史的視角
-
普羅文學
-
三民主義文藝
-
民族主義文藝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