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三民主義要義

出版日期
1987/09/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1401003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本書主旨在闡明三民主義基本要義及其實行方法。本書立論完全以國父遺教、先總統蔣公言論、中華民國憲法,以及國家現行法令、政策為依據;力求融會貫通,體系完整,條理分明,敘述簡賅,文字淺顯,欲瞭解三民主義內涵的讀者,本書值得一讀。  

作者簡介:
學歷/
湖南大學法學士

經歷/
革命實踐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文化學院教授

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研究員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
  • 編者弁言
  • 第一章 緖 論
    • 第一節 主義與三民主義
      • 一、主義的意義
      • 二、三民主義的意義
      • 三、三民主義與其他政治理念的關係
      • 四、三民主義的本質
    • 第二節 三民主義的思想淵源
      • 一、因襲吾國固有之思想者
      • 二、規撫歐美的學說事蹟者
      • 三、國父所獨見而創獲者
    • 第三節 三民主義的創立
      • 一、國父的求學經過與治學方法
      • 二、三民主義形成的時代背景
      • 三、三民主義的創立經過
    • 第四節 三民主義與國民革命
      • 一、國民革命的意義、性質、方針與目的
      • 二、國民革命的程序與歴史分期
      • 三、三民主義與國民革命的關係
  • 第二章 民族主義
    • 第一節 民族主義概說
      • 一、民族的意義及構成要素
      • 二、民族與國家
      • 三、中華民族的特質
      • 四、民族主義的意義
      • 五、民族主義的基本主張
      • 六、民族主義的特質
    • 第二節 中國民族的危機與復興
      • 一、中國民族的危機
      • 二、復興民族的方法
    • 第三節 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
      • 一、世界主義的涵義與類型
      • 二、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的比較
      • 三、馬列共產國際主義批判
    • 第四節 民族主義的實踐
      • 一、民族復興運動的歷程
      • 二、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 三、復興基地文化建設的成就
      • 四、現階段實踐民族主義的要務
  • 第三章 民權主義
    • 第一節 民權主義概說
      • 一、民權的意義、作用與來源
      • 二、近代的民權革命運動
      • 三、中國革命採用民權的理由
      • 四、民權主義的意義
      • 五、民權主義的特質
    • 第二節 革命民權與天賦人權
      • 一、人權與民權
      • 二、天賦人權與革命民權
      • 三、革命民權與天賦人權的比較
    • 第三節 合理自由與真正平等
      • 一、自由的眞諦
      • 二、個人自由與國家自由
      • 三、自由的內容與限制
      • 四、平等的涵義
    • 第四節 權能區分
      • 一、權能區分的理由與意義
      • 二、政權與治權
      • 三、權能區分的比喻與特質
    • 第五節 五權憲法
      • 一、憲法概念
      • 二、三權分立的缺點及補救
      • 三、五權憲法的創立與特質
    • 第六節 均權制度
      • 一、均權制度的意義
      • 二、均權制度的實際運用
    • 第七節 直接民權與全民政治
      • 一、間接民權與直接民權
      • 二、直接民權與全民政治
    • 第八節 民權主義與極權主義
      • 一、極權主義的概念
      • 二、民權主義與極權主義的比較
      • 三、共產極權主義批判
    • 第九節 民權主義的實踐
      • 一、建國程序中的政治建設
      • 二、復興基地政治建設的成就
  • 第四章 民生主義
    • 第一節 民生主義概說
      • 一、民生與民生問題
      • 二、民生主義的意義
      • 三、民生主義的特質
      • 四、用民生主義代替社會主義
      • 五、二十世紀為民生主義之擅場時代
    • 第二節 平均地權
      • 一、平均地權的理由與意義
      • 二、平均地權的辦法
      • 三、平均地權與土地國有
      • 四、平均地權在臺灣的實施
    • 第三節 耕者有其田
      • 一、耕者有其田的理由和意義
      • 二、耕者有其田的實施
    • 第四節 節制資本
      • 一、節制資本的理由和意義
      • 二、節制資本的辦法
    • 第五節 發達國家資本
      • 一、發達國家資本的理由與意義
      • 二、發達國家資本的辦法
    • 第六節 食衣住行問題
      • 一、民生四大需要
      • 二、吃飯問題
      • 三、穿衣問題
      • 四、住屋問題
      • 五、行路問題
    • 第七節 育樂問題
      • 一、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
      • 二、育的問題
      • 三、樂的問題
    • 第八節 民生主義與資本主義
      • 一、資本主義的意義與流弊
      • 二、民生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比較
    • 第九節 民生主義與共產主義
      • 一、「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的解釋
      • 二、民生主義與共產主義的比較
      • 三、共產主義批判
    • 第十節 民生主義的實踐
      • 一、積極發展經濟
      • 二、復興基地的民生經濟建設
  • 第五章 五大建設
    • 第一節 心理建設
      • 一、心理建設的意義與主旨
      • 二、孫文學說的內容要旨
      • 三、力行與革命建國
    • 第二節 倫理建設
      • 一、倫理建設的意義和重要性
      • 二、倫理建設的內容
      • 三、倫理建設與社會道德
    • 第三節 社會建設
      • 一、社會建設的意義
      • 二、民權初步的內容要旨
    • 第四節 政治建設
      • 一、政治建設的意義與目標
      • 二、建國大綱的內容要旨
      • 三、地方自治
    • 第五節 經濟建設
      • 一、經濟建設的意義
      • 二、實業計畫的內容要旨
      • 三、實業計畫的精義
  • 第六章 結 論
    • 第一節 三民主義的哲學基礎
      • 一、民生哲學
      • 二、宇宙觀
      • 三、人生觀
      • 四、歷史觀
    • 第二節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 一、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理由
      • 二、三民主義的實踐經驗
      • 三、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貫徹
    • 第三節 三民主義與世界前途
      • 一、三民主義與世界潮流
      • 二、三民主義大同世界理想的實現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