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1991年揚州師範學院博士論文】全文突破了以往的研究模式,把元雜劇史作為一種特定的藝術文化運動來考察,從元雜劇興盛和傳播的視角,論證了元雜劇形成、興起的時代和條件,綜合地描述了雜劇的發展歷史和地域的流播,揭示了汴梁、平陽、真定、東平、大都、揚州、杭州等地在雜劇形成、發展、傳播中的歷史地位,提出了雜劇黃金時代的出現與雜劇通行南北、傳唱全國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基本認識,並對雜劇發展史的過程作了某些具有規律性的總結。△陝西師大霍松林教授認為:本論文把雜劇史乃至整個戲曲史的研究提高到新的水準,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山東大學袁世碩教授認為:本論文是繼王國維《宋元戲曲考》的又一部元雜劇史的重要論著。
-
緒論
-
一、元雜劇史研究的困境和出路
-
二、正確認識和引用〈錄鬼簿〉
-
三、關於元雜劇史分期的問題
-
-
第一章元雜劇的形成
-
第一節北曲的產生
-
一、北曲的名義
-
二、北曲的淵源
-
三、聯套的形成
-
-
第二節北曲雜劇的形成
-
一、元人論雜劇的形成
-
二、北曲雜劇的藝術傳統
-
三、雜劇特殊體制的形成
-
-
第三節演員作家「鼎新編輯」
-
一、雜劇的形成與藝人的實踐
-
二、文人的參與與雜劇的定型
-
三、關漢卿與「初為雜劇之始」
-
-
-
第二章早期雜劇的流傳
-
第一節歷史的契機
-
第二節中國戲曲的搖籃一一汴梁
-
一、「被淹役的戲劇之都」
-
二、北曲以中州調為正宗
-
三、中州生活是元雜劇最重要的題材來源
-
-
第三節金元戲曲文物之邦一一平陽
-
一、平陽雜劇的興起
-
二、元初平陽雜劇的藝術形態
-
三、關於平陽籍雜劇作家
-
-
第四節其有「故都之遺風」的真定
-
一、「故都之遺風」
-
二、雜劇七家
-
-
第五節水滸戲的發祥地一一東平
-
一、元雜劇最早的流傳地之一
-
二、水滸戲的發祥地
-
-
-
第三章大都雜劇的繁榮
-
第一節「維今之燕,天下大都」
-
第二節北方的雜劇中心
-
一、「歌棚舞榭,選九州之穠芬」
-
二、民間宮延,悉好劇藝
-
三、諸藝並呈,雜劇最盛
-
-
第三節藝星璀燦的京師舞台
-
一、京師名伶譜
-
二、趙文益戲班
-
三、精湛的表演藝術
-
-
第四節「才人」濟濟的創作羣體
-
一、大都作家羣
-
二、爭奇斗勝,劇目繁富
-
三、「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聲歌之末」
-
-
-
第四章元朝的統一與雜劇的南流
-
第一節雜劇南流的必然性
-
第二節雜劇南流的途徑
-
第三節雜劇南流的意義
-
-
第五章雜劇在南方最早的興盛地一一揚州
-
第一節南流雜劇最初的集散地
-
第二節傑出的表演藝術家朱帘秀
-
第三節南下雜劇作家的戲曲活動
-
第四節揚州在雜劇發展史上的地位
-
-
第六章杭州雜劇的繁榮
-
第一節杭州雜劇中心的形成
-
一、形成的時代
-
二、繁榮的原因
-
-
第二節杭州雜劇演員作家的崛起
-
一、杭州名伶譜
-
二、杭州作家羣
-
三、演員作家崛起的意義
-
-
第三節南方作家對北曲雜劇的認同
-
一、相生共成的南北雜劇創作
-
二、南方作家為何認同北曲雜劇
-
-
第四節南方雜劇創作的區域文化特徵
-
一、南方文化的浸潤與杭州作家羣的新質
-
二、南方創作的區域文化特色
-
-
-
第七章北劇與南戲的交流與爭勝
-
第一節杭州戲文的繁榮
-
第二節北劇與南戲的交流
-
一、南北曲調的交流
-
二、南北劇目的交流
-
-
第三節北劇與南戲的爭勝
-
-
第八章雜劇在南方的廣泛流傳
-
第一節江淮地區
-
一、揚州(後期)
-
二、建康
-
三、平江
-
四、松江
-
五、嘉、湖、婺等地
-
-
第二節其它地區
-
一、湘湖地區
-
二、江西、福建
-
-
-
第九章元代後期的北方劇壇
-
第一節京城、宮廷
-
第二節郡邑、鄉鎮
-
-
餘論
-
一、雜劇的興盛與傳播
-
二、雜劇的衰微與影響
-
- 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