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中國思想與文化如果用一個字詞來說,那就是「人文精神」,而儒家人文精神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已成為東亞共同的精神資產,是東亞地區各國人民心靈深處魂牽夢縈的精神原鄉。本書為東亞儒家人文精神的探索,提供一個入門階梯。
「人文精神」(Humanism)這個名詞及其涵義,長期以來在英語知識界常常在西方文明的脈絡中被理解,尤其是在18世紀以降歐洲啟蒙文明的影響下,「人文精神」一詞的內涵充滿了歐洲文明的色彩。這種狀況對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人文精神」傳統並不公平,誠如陳榮捷先生(1901-1994)所說,如果用一個字說明中國思想與文化,那就是「人文精神」。
不同於西方文化的「人文精神」之建立在「人」與「神」的緊張關係之上,「中國人文精神」常在人倫日用之間彰顯並落實。如《易‧賁‧彖傳》「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論語‧憲問》「文之以禮樂,可以為成人」,兩者之說一脈相承,可見在歷史的長河裡,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建立在人與人的互動關係之上。
作者深感在21世紀全球化時代,我們必須跳脫「歐洲中心論」的框架,從更宏觀的視野重訪歐洲以外的偉大文化傳統所蘊蓄的人文精神。在全球化趨勢迅猛發展的新時代裡,也必須重訪東亞文化中最具核心地位的儒家人文精神傳統,溫故而知新,才能參與全球化時代的文明對話。
作者將近年來在臺大開授同一名稱的通識課程的講課稿本,經大幅增刪,並加註引用資料後改寫而成本書,為有志於探索「東亞儒家人文精神」的朋友,提供一個入門的階梯,經由本書進而欣賞東亞儒家人文精神傳統的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人文精神」(Humanism)這個名詞及其涵義,長期以來在英語知識界常常在西方文明的脈絡中被理解,尤其是在18世紀以降歐洲啟蒙文明的影響下,「人文精神」一詞的內涵充滿了歐洲文明的色彩。這種狀況對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人文精神」傳統並不公平,誠如陳榮捷先生(1901-1994)所說,如果用一個字說明中國思想與文化,那就是「人文精神」。
不同於西方文化的「人文精神」之建立在「人」與「神」的緊張關係之上,「中國人文精神」常在人倫日用之間彰顯並落實。如《易‧賁‧彖傳》「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論語‧憲問》「文之以禮樂,可以為成人」,兩者之說一脈相承,可見在歷史的長河裡,中國文化的「人文精神」建立在人與人的互動關係之上。
作者深感在21世紀全球化時代,我們必須跳脫「歐洲中心論」的框架,從更宏觀的視野重訪歐洲以外的偉大文化傳統所蘊蓄的人文精神。在全球化趨勢迅猛發展的新時代裡,也必須重訪東亞文化中最具核心地位的儒家人文精神傳統,溫故而知新,才能參與全球化時代的文明對話。
作者將近年來在臺大開授同一名稱的通識課程的講課稿本,經大幅增刪,並加註引用資料後改寫而成本書,為有志於探索「東亞儒家人文精神」的朋友,提供一個入門的階梯,經由本書進而欣賞東亞儒家人文精神傳統的宗廟之美、百官之富。
- 自序
-
【導論】
-
第一講 為什麼在21 世紀必須重溫儒家人文精神?
-
提要
-
一、引言
-
二、21 世紀是全球化的時代
-
三、21 世紀是亞洲崛起的時代
-
四、21 世紀的新挑戰
-
五、結論:東亞儒家人文精神在21 世紀的新意義
-
附錄
-
-
-
【東亞儒家人文精神的形成】
-
第二講 總論:東亞儒家傳統中的人文精神
-
提要
-
一、引言
-
二、「身」與「心」的融合
-
三、「自我」與「他者」的交融
-
四、自然與人文的和諧
-
五、「過去」與「現在」的對話
-
六、綜論:東亞儒家人文精神的特色
-
七、結論:儒家人文傳統與21 世紀教育的新展望
-
附錄
-
-
第三講 孔子的生命智慧
-
提要
-
一、引言
-
二、「自我」如何安頓?
-
三、「自我」與「他者」如何互動?
-
四、「自我」與「自然」如何相處?
-
五、「自我」與「超自然」之關係如何?
-
六、結論
-
附錄
-
-
第四講 孟子的生命智慧
-
提要
-
一、引言
-
二、孟子的歷史背景及其人格與風格
-
三、孟子的生命觀與「浩然之氣」
-
四、孟子生命觀中的「踐形」理論
-
五、結論
-
附錄
-
-
第五講 《大學》的生命智慧
-
提要
-
一、引言
-
二、「大學」的涵義與《大學》
-
三、《大學》中生命觀的核心價值及其實踐
-
四、政治領域是道德領域的擴大與延伸
-
五、結論
-
附錄
-
-
-
【東亞儒家人文精神的對照系統】
-
第六講 《道德經》的生命智慧
-
提要
-
一、引言
-
二、思考生命課題的理論基礎與出發點
-
三、生命的核心價值:「無為」
-
四、生命核心價值在世界的實踐
-
五、理想世界之建構
-
六、結論
-
附錄
-
-
第七講 禪宗的生命智慧
-
提要
-
一、引言
-
二、佛教基本思想及其東來
-
三、禪宗思想中的生命智慧
-
四、結論:禪宗人文思想的21 世紀新啟示
-
附錄
-
-
第八講 《心經》的生命觀
-
提要
-
一、引言
-
二、生命的本質
-
三、生命的目標
-
四、與儒家生命觀的對比
-
附錄
-
-
第九講 華嚴宗的生命智慧
-
提要
-
一、引言
-
二、法藏法師與《金師子章》
-
三、生命的存在狀態:處於重重無盡的網絡之中
-
四、生命的本質
-
五、結論
-
附錄
-
-
-
【東亞儒家人文精神的展開】
-
第十講 朱子的人文精神(1):「理一分殊」說
-
提要
-
一、引言
-
二、21 世紀全球化趨勢及其核心問題
-
三、朱子思想中「個人」與「世界」之關係
-
四、全球化時代朱子「理一分殊」說的新啟示
-
五、結論:在諸多「理」之中求同存異
-
附錄
-
-
第十一講 朱子的人文精神(2):「仁」說及其在日本與朝鮮的迴響
-
提要
-
一、引言
-
二、孔孟思想中「仁」的涵義
-
三、朱子〈仁說〉的思想內涵
-
四、德川日本儒者對〈仁說〉的形上學之解構
-
五、德川日本儒者在社會政治脈絡中釋「仁」
-
六、朝鮮儒者丁茶山在「互為主體性」中釋「仁」
-
七、結論
-
附錄
-
-
第十二講 中國史學傳統中的儒家人文精神
-
提要
-
一、引言
-
二、中國傳統史學中「事實」與「價值」的辯證關係
-
三、傳統中國歷史撰寫的特徵
-
四、傳統史學中的「時間」觀念與人文精神的建立
-
五、結論
-
附錄
-
-
第十三講 中國儒家人文思想中的「自我」與「他者」:朱舜水與徐復觀的日本觀之比較
-
提要
-
一、引言
-
二、歷史脈絡中的朱舜水與徐復觀
-
三、朱舜水與徐復觀眼中日本人的心理與性格
-
四、朱舜水與徐復觀眼中的日本文化與社會
-
五、結論
-
附錄
-
-
第十四講 儒家人文傳統在現代臺灣:發展與問題
-
提要
-
一、引言
-
二、儒學在戰後臺灣發展的三個面向
-
三、「儒家民主政治」如何可能?──從當代新儒家出發思考
-
四、儒家價值理念與21 世紀中華文化的展望
-
五、結論
-
附錄
-
-
-
【結論】
-
第十五講 結論:東亞儒家人文精神的核心價值
-
提要
-
一、引言
-
二、儒家人文精神的人性論基礎及其核心價值
-
三、儒道人文精神的比較
-
四、儒佛人文精神的比較
-
五、結論
-
附錄
-
-
- 參考書目
- 人名索引
- 名詞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6327/NTUPRS-9789863501367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