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人文素養向來為教育重要之方針,亦是通識教育重要之任務。尤其網際網路此一傳播媒體之出現,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席捲全球,帶來資訊高度發展,與數位科技之便利,但也造成不少問題,諸如「網路症候群」亦隨之產生。因此人文素養之培育,較之以往更形重要。
- 序 林淑媛
-
道德倫理
-
品格領導教學規劃與成效──以北商國際商務系畢業班為例 何志峰、林子誠 林純如、盧智強
-
一、緒 論
-
二、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
-
三、教學成果
-
四、課程檢討
-
五、結 論
-
參考文獻
-
-
向上提升?抑或向下沈淪?──從教學評量論道德教育之契機 姚振黎
-
一、大學教育的轉變:從理性、文化陶冶至追求卓越
-
二、改進教學評量的工具與方法
-
三、臺灣教育知識化的隱憂
-
四、踐履篤實、身體力行:傳統教育的精髓
-
五、結語:他山之石──以「人文素養培育」取代「填鴨式教育」
-
參考文獻
-
-
-
語文應用
-
《史記》楚漢相爭說服辭令之研究與教學鄭芳祥
-
一、前 言
-
二、訴諸冠冕堂皇理由的說服
-
三、訴諸謀略的說服
-
四、掌握客方心態的說服
-
五、教學活動設計與範例
-
六、結 論
-
參考文獻
-
-
悅讀101──彰化縣政府閱讀策略發展之探討 鍾權煌
-
一、前 言
-
二、中央層級閱讀策略推動情形
-
三、彰化縣政府多面向閱讀策略之制定
-
四、學校閱讀策略落實情形
-
五、結 論
-
-
-
社會參與
-
北商校園境教之延伸──由「勞作型」服務學習課程談起蔡昕璋
-
一、緒 論
-
二、服務學習課程的依據與形成
-
三、北商現今服務學習學習課程概況
-
四、服務學習運作目標及達成情況
-
五、綜合討論
-
六、結論與建議
-
七、研究者反思
-
參考文獻
-
-
服務學習模式培養自主閱讀的可行性之研究 封四維
-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
二、文獻探討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歷程討論
-
五、研究分析與發現
-
六、結 論
-
參考文獻
-
附錄:學習單範例
-
-
-
創意創新
-
以資訊科技融入經典閱讀──國文有效教學的策略與實踐 姚振黎
-
一、從激發動機(motivation)到連結、類比的有效教學
-
二、《論語》經典閱讀的有效教學法
-
三、資訊科技融入《三國演義》經典閱讀之有效教學
-
四、資訊科技融入《三國演義》教學之創新策略
-
五、結語:教學,是點一盞燈,不是填一隻桶!
-
參考文獻
-
後記:《三國演義》壞人心術?vs.樂在其中的國文教學
-
-
社交網路服務應用於網路原生代文化學習社群之──教學策略研究蔡美惠
-
一、前 言
-
二、教學之依據與形成
-
三、教學之原則與方針
-
四、教學之設計與活動
-
五、教學之成果與反思
-
六、結 論
-
參考文獻
-
-
-
多元文化
-
臺灣海洋文學教育認知探討(2011)──以南部地區六所高中、高職、專科學生為例 楊政源
-
一、前 言
-
二、海洋教育回顧與現況
-
三、南部某六校學生海洋(文學)的認知分析
-
四、結 語
-
參考文獻
-
附件:海洋文學研究之高中/職學生讀書(文學)習性問卷調查
-
-
《三國演義》之文化意涵 高齡芬
-
一、前 言
-
二、普羅大眾的心靈歸向──情義
-
三、知識份子的核心價值取向
-
四、結 論
-
參考文獻
-
-
唐代傳奇的多元詮釋──以杜子春故事為例 林淑媛
-
一、前言──經典閱讀與通識教育
-
二、杜子春故事的流變與人物美學的成就
-
三、從杜子春故事的源流看中外交流視域的文化意義
-
四、結語:臺灣戲劇中的杜子春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