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五四啟蒙思想的延續與反思:潘光旦社會思想研究

出版日期
2012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221893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一個好的人物研究並不要去跟著人物的活動範圍亦步亦趨,而是要透過我們精心選擇過的人物活動的某些側面去敘說某一個時代某一類人的故事,並由此來闡述我們這些寫史者對那個時代的認識。
1920年代中期至1940年代末期活躍的學者型社會思想家潘光旦,在接受優生學、社會學、性心理學等新興學科時表現出怎樣的特徵?在接受這些學科並作出開創性貢獻之後,他結合這些學科內容和中國社會的實際闡發了哪些具有獨到見解的社會思想?這些社會思想在中國的社會政治變革和文化建設上具有怎樣的意義?這些以前鮮為人知的內容將是本書著力探討的問題。
  • 序言
  • 導言
    • 一、一別卅載又逢君
    • 二、後五四時代知識份子與思想史
  • 第一章 家世與國內求學時代
    • 一、詩書之家覓新知
    • 二、西風習習溫舊學
  • 第二章 從優生學向社會學的擴展
    • 一、西方優生運動的波瀾
    • 二、選擇優生學作為專業
    • 三、在美國學習優生學
    • 四、兼顧社會思想的經過與原因
    • 五、從優生學擴展到社會學的邏輯環節
  • 第三章 潘光旦:社會學界的優生學家
    • 一、春風化雨博雅師
    • 二、「文化與優生學」之爭
    • 三、其他社會學界同仁反應不一
    • 四、餘言
  • 第四章 潘光旦對社會學的認識
    • 一、個人與社會並重的社會觀
    • 二、社會學是一門「很切實的學問」
    • 三、社會學研究的基本框架
    • 四、區分社會學與社會主義
    • 五、餘言
  • 第五章 潘光旦的中國民族觀
    • 一、民族:血緣與文化共同體
    • 二、潘光旦中國民族性認識的思想淵源
    • 三、潘光旦所見中國民族的四種病態
    • 四、以優生學作為手段來改善民族品質
    • 五、從兩個論爭看民族品質改善的不同見解
    • 六、餘論
  • 第六章 潘光旦關於婚姻家庭問題的見解
    • 一、戀愛與婚姻選擇的標準
    • 二、遠婚近婚與遲婚早婚
    • 三、婚姻的可取性
    • 四、折中家庭的意義
    • 五、新賢妻良母論
    • 六、生育節制本身也要受到節制
    • 七、鍾情於家庭養老
    • 八、餘論
  • 第七章 潘光旦、靄理士與中西性文化的融會
    • 一、學術因緣
    • 二、靄理士在思想傾向上對潘光旦的影響
    • 三、兩點思想差異
    • 四、「貞節」新解與五四後性道德的探討趨勢
    • 五、選擇性闡釋中國性文化史
    • 六、對當時涉性事件、言論的評論
    • 七、餘論
  • 第八章 潘光旦的中西文化觀
    • 一、種族競存標準下的中國文化
    • 二、與胡適在文化觀上的兩次討論
    • 三、「中國本位」的內涵
    • 四、「不忘本來民族之地位」
    • 五、以「三才通論」分析中西文化的利弊
  • 參考文獻
    • 一、論文、一般文章
    • 二、專著、資料集
    • 三、學位論文、博士後報告
  • 後記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