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第一部分以三章篇幅討論全球化與大學通識教育的問題,從較為宏觀的角度去思考大學通識教育在全球化時代可能面臨的挑戰,並申論大學的通識教育應加深大學生的本土文化資源,且融入更多的本土關懷,如此才是突破公民教育問題較為有效的策略。
本書第二部分爲21世紀的大學通識教育描繪新的願景,第四與第五章提出21世紀大學通識教育發展的新方向在於從普及到深化,第六章討論如何通過通識教育提昇大學醫學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第七章則論述臺灣當前大學通識教育所面對的「反知識主義」與「功利主義」兩種心態的挑戰,及其所衍生的教學實務上的問題。
大學通識教育的提昇,與大學門牆之內的校長的領導風格、大學門牆之外的社區大學教育,均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因此本書的第三部份分別探討這兩個問題,除了呼籲社區大學應與優質通識教育形成互濟互補的關係外,也強調校長在改革通識教育上的重要性。
本書第二部分爲21世紀的大學通識教育描繪新的願景,第四與第五章提出21世紀大學通識教育發展的新方向在於從普及到深化,第六章討論如何通過通識教育提昇大學醫學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第七章則論述臺灣當前大學通識教育所面對的「反知識主義」與「功利主義」兩種心態的挑戰,及其所衍生的教學實務上的問題。
大學通識教育的提昇,與大學門牆之內的校長的領導風格、大學門牆之外的社區大學教育,均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因此本書的第三部份分別探討這兩個問題,除了呼籲社區大學應與優質通識教育形成互濟互補的關係外,也強調校長在改革通識教育上的重要性。
- 新版說明
- 自 序
-
《全球化與大學通識教育》
-
第一章 21 世紀全球化時代的大學理念與大學教育:問題與對策
-
一、引言
-
二、全球化時代大學面對的新問題(一):霸權文化與本土文化的爭衡
-
三、大學因應文化霸權挑戰的對策
-
四、全球化時代大學面對的新問題(二):教育主體性的失落
-
五、大學重建教育主體性的策略
-
六、結論
-
-
第二章 全球化時代大學通識教育的新挑戰
-
一、引言
-
二、全球化的發展形式、本質及其臺灣脈絡
-
三、全球化時代對大學通識教育的新挑戰
-
四、大學通識教育的新策略
-
五、結論
-
-
第三章 從全球化與本土化激盪的脈絡論大學通識教育中的公民教育
-
一、引言
-
二、21 世紀大學通識教育中公民教育的問題及其本質
-
三、公民教育問題形成的原因
-
四、邁向公民教育的新境界:植根本土,放眼全球
-
五、結論
-
-
-
《大學通識教育的新境界》
-
第四章 邁向 21 世紀大學通識教育的新境界:從普及到深化
-
一、引言
-
二、大學通識教育的現況及「深化」的意義
-
三、大學通識教育「深化」的必要性
-
四、深化大學通識教育的具體策略
-
五、結論
-
-
第五章 大學通識教育與基礎教育的深化:理念、策略與方法
-
一、引言
-
二、深化的理念
-
三、深化的策略
-
四、深化的方法
-
五、結論
-
-
第六章 大學醫學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提昇:通識教育的新思考
-
一、引言
-
二、醫療事業以人文關懷為中心
-
三、醫療事業中人文精神的開展
-
四、人文精神在醫護院校通識教育中的落實
-
五、結論
-
-
第七章 當前大學通識教育的非制度性危機及其因應對策
-
一、引言
-
二、危機(一):「反知識主義」心態
-
三、危機(二):「功利主義」心態
-
四、因應對策:回歸教育基本面
-
五、結論
-
-
-
《通識教育發展的週邊環境》
-
第八章 社區大學教育與通識教育的融合:理念與策略
-
一、引言
-
二、當前社區大學運動的成就、瓶頸及其突破
-
三、社區大學中通識教育的重要性
-
四、對社區大學中通識教育的反駁意見及其批判
-
五、社區大學通識教育的實施策略
-
六、結論
-
-
第九章 從臺灣經驗論大學校長遴選的幾個關鍵問題
-
一、引言
-
二、大學校長遴選制度的法源及其實際程序
-
三、大學校長遴選制度的正面貢獻
-
四、大學校長遴選的制度性及非度性問題
-
五、因應問題的可能方向
-
六、結論
-
-
-
附錄一 儒家傳統中「教育」的涵義及其現代啟示
-
一、引言
-
二、儒家傳統中「教育」的涵義
-
三、現代教育的弊病及其形成的原因
-
四、結論:儒家教育觀的現代啟示
-
-
附錄二 傅斯年論教育改革:原則、策略及其啟示
-
一、引言
-
二、傅斯年論教育改革
-
三、傅斯年教育觀蘊涵的啟示
-
四、結語
-
- 參考書目
- 名詞索引
- 人名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6327/NTUPRS-9789863500513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