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為人之學:人文、哲學與通識教育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8237243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通識教育與大學教育是甚麼關係?
怎樣的通識教育才能賦予大學教育一個靈魂?

自創校以來,香港中文大學結合中國人文精神和西方博雅教育傳統,一直以人文與通識教育作為大學教育理念的基礎。經過近二十年來的努力,大學通識教育建立了「四智性範圍」及「對話課程」,確立有別於其他大學通識課程的「中大模式」。

張燦輝教授是中大通識教育課程的重要設計者,本書收錄了他對人文學科、哲學及通識教育種種問題的反思,也著重探討中大通識教育課程背後的理念和實踐。通過剖析通識課程的設計,本書從根本上回應了對大學教育的本質與理念的叩問。
  • 「通識教育叢書」總序 沈祖堯
  • 序言:大學通識教育的定性、定位 金耀基
  • 序言:通識教育與教育理想的追求 梁美儀
  • 前言
  • 第一部分 人文與哲學教育
    • 1.人文學科與通識教育
    • 2.哲學教育的理念和任務:一位香港哲學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 3.教師專業主義和教育的終結
    • 4.現象學與人文科學
  • 第二部分 通識教育
    • 5.通識教育作為體現大學理念的場所:香港中文大學的實踐模式
    • 6.通識教育改革與大學理念
    • 7.通識教育與人生問題
    • 8.唐君毅與通識教育
    • 9.從四範圍課程到對話課程:香港中文大學的通識教育課程(1998–2012)
  • 附錄
    • 附錄1 唐君毅銅像與中文大學—訪問張燦輝教授
    • 附錄2 美國大學通識教育核心課程考察報告
    • 附錄3 內地三市五校文化素質教育考察報告
    • 附錄4 通識教育當前論述的初步分析—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JGE )個案研究(2004–2009)
  • 「通識教育叢書」編者跋 梁美儀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