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當代宗教觀與生死學

出版日期
2012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6689642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計次服務

借閱規則
借閱天數 14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當代對宗教的認知極為分歧,不僅一般民眾難以理解宗教的形式與內涵,既使是思想家也各自有不同詮釋觀點,構成複雜的宗教思潮活動,在各說各話下很難有共同的交集,在眾說紛紜的過程中,不只在認知上出問題,還夾雜著不少意識形態的對立與衝突,甚至在各自堅持下互不相容。對生死的課題也是如此,在懼死的心態下缺乏理性的討論空間。
  本書在宗教與生死的文化對話上,著重在當代重要哲學家進行個案性的討論,未來在此一課題上將再多些深入性的專題探討。
  • 自 序
  • 第一章 緒論──當代宗教與生死的迷思與反思
    • 一、當代的迷思
    • 二、非形式的宗教
    • 三、終極存有的生死
  • 第二章 康有為的宗教觀
    • 一、前 言
    • 二、二元對立的宗教觀念
    • 三、康有為的神道與鬼神論
    • 四、康有為的人道與尊孔論
    • 五、康有為的天游之學
    • 六、結 論
  • 第三章 譚嗣同的宗教觀
    • 一、前 言
    • 二、宗教的綜合主義者
    • 三、超越生死的靈魂觀
    • 四、「微生滅」的宗教觀
    • 五、結 論
  • 第四章 胡適的宗教觀
    • 一、前 言
    • 二、理學家庭的毀神論者
    • 三、胡適的宗教研究
    • 四、胡適心目中的新宗教
    • 五、結 論
  • 第五章 牟宗三的宗教觀
    • 一、前 言
    • 二、西方意義之宗教與東方意義之宗教
    • 三、對知識分子宗教觀的批評
    • 四、對基督教的態度
    • 五、對佛教的態度
    • 六、道德宗教的實踐與完成
    • 七、結 論
  • 第六章 唐君毅的宗教觀
    • 一、前 言
    • 二、試論唐先生對宗教的理解
    • 三、哲學與宗教
    • 四、新宗教精神
    • 五、結 論
  • 第七章 唐君毅與牟宗三宗教觀的比較
    • 一、前 言
    • 二、宗教認知的異同
    • 三、宗教內涵的異同
    • 四、宗教境界的異同
    • 五、結 論
  • 第八章 唐君毅的「儒家宗教精神」說
    • 一、前 言
    • 二、中國文化的宗教問題
    • 三、近代思想家其宗教觀念的走向
    • 四、儒家的宗教精神
    • 五、儒家「三祭」的宗教性活動
    • 六、結 論
  • 第九章 唐君毅的「宗教人文精神」說
    • 一、前 言
    • 二、人類宗教的多元發展
    • 三、「神本」與「人本」的結合
    • 四、宗教精神的復位與實踐
    • 五、結 論
  • 第十章 徐復觀的宗教觀
    • 一、前 言
    • 二、對原始宗教的批評
    • 三、對原始宗教的轉化
    • 四、人文化宗教
    • 五、陰陽氣化宗教
    • 六、結 論
  • 第十一章 錢穆的宗教觀
    • 一、前 言
    • 二、東西文化差異下的宗教觀
    • 三、魂魄的靈魂觀
    • 四、鬼神的信仰觀
    • 五、結 論
  • 第十二章 史作檉的宗教觀
    • 一、前 言
    • 二、宗教與哲學的關係
    • 三、宗教的道德實踐
    • 四、宗教的形上美學
    • 五、結 論
  • 第十三章 從唐君毅《人生之體驗》談儒學的生命教育
    • 一、前 言
    • 二、《人生之體驗》的生命教育
    • 三、儒學「明宗」的生命教育
    • 四、儒學「立體」的生命教育
    • 五、儒學「呈用」的生命教育
    • 六、結 論
  • 第十四章 從唐君毅的《病裏乾坤》談儒學醫療
    • 一、前 言
    • 二、疾病與醫療
    • 三、痛苦與超越
    • 四、儒學與醫療
    • 五、結 論
  • 第十五章 牟宗三《圓善論》的生命關懷
    • 一、前 言
    • 二、心性與靈魂的判別
    • 三、「命」的本質與工夫
    • 四、德福一致的生命關懷
    • 五、結 論
  • 第十六章 傅偉勳的佛教生死觀
    • 一、前 言
    • 二、從終極關懷到終極真實
    • 三、從終極真實到終極目標
    • 四、從終極目標到終極承諾
    • 五、結 論
  • 第十七章 史作檉的生死觀
    • 一、前 言
    • 二、自我生命探索下的生死體驗
    • 三、形上學方法下的生死論述
    • 四、從原始到人文的生死安頓
    • 五、結 論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