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當代對宗教的認知極為分歧,不僅一般民眾難以理解宗教的形式與內涵,既使是思想家也各自有不同詮釋觀點,構成複雜的宗教思潮活動,在各說各話下很難有共同的交集,在眾說紛紜的過程中,不只在認知上出問題,還夾雜著不少意識形態的對立與衝突,甚至在各自堅持下互不相容。對生死的課題也是如此,在懼死的心態下缺乏理性的討論空間。
本書在宗教與生死的文化對話上,著重在當代重要哲學家進行個案性的討論,未來在此一課題上將再多些深入性的專題探討。
本書在宗教與生死的文化對話上,著重在當代重要哲學家進行個案性的討論,未來在此一課題上將再多些深入性的專題探討。
- 自 序
-
第一章 緒論──當代宗教與生死的迷思與反思
-
一、當代的迷思
-
二、非形式的宗教
-
三、終極存有的生死
-
-
第二章 康有為的宗教觀
-
一、前 言
-
二、二元對立的宗教觀念
-
三、康有為的神道與鬼神論
-
四、康有為的人道與尊孔論
-
五、康有為的天游之學
-
六、結 論
-
-
第三章 譚嗣同的宗教觀
-
一、前 言
-
二、宗教的綜合主義者
-
三、超越生死的靈魂觀
-
四、「微生滅」的宗教觀
-
五、結 論
-
-
第四章 胡適的宗教觀
-
一、前 言
-
二、理學家庭的毀神論者
-
三、胡適的宗教研究
-
四、胡適心目中的新宗教
-
五、結 論
-
-
第五章 牟宗三的宗教觀
-
一、前 言
-
二、西方意義之宗教與東方意義之宗教
-
三、對知識分子宗教觀的批評
-
四、對基督教的態度
-
五、對佛教的態度
-
六、道德宗教的實踐與完成
-
七、結 論
-
-
第六章 唐君毅的宗教觀
-
一、前 言
-
二、試論唐先生對宗教的理解
-
三、哲學與宗教
-
四、新宗教精神
-
五、結 論
-
-
第七章 唐君毅與牟宗三宗教觀的比較
-
一、前 言
-
二、宗教認知的異同
-
三、宗教內涵的異同
-
四、宗教境界的異同
-
五、結 論
-
-
第八章 唐君毅的「儒家宗教精神」說
-
一、前 言
-
二、中國文化的宗教問題
-
三、近代思想家其宗教觀念的走向
-
四、儒家的宗教精神
-
五、儒家「三祭」的宗教性活動
-
六、結 論
-
-
第九章 唐君毅的「宗教人文精神」說
-
一、前 言
-
二、人類宗教的多元發展
-
三、「神本」與「人本」的結合
-
四、宗教精神的復位與實踐
-
五、結 論
-
-
第十章 徐復觀的宗教觀
-
一、前 言
-
二、對原始宗教的批評
-
三、對原始宗教的轉化
-
四、人文化宗教
-
五、陰陽氣化宗教
-
六、結 論
-
-
第十一章 錢穆的宗教觀
-
一、前 言
-
二、東西文化差異下的宗教觀
-
三、魂魄的靈魂觀
-
四、鬼神的信仰觀
-
五、結 論
-
-
第十二章 史作檉的宗教觀
-
一、前 言
-
二、宗教與哲學的關係
-
三、宗教的道德實踐
-
四、宗教的形上美學
-
五、結 論
-
-
第十三章 從唐君毅《人生之體驗》談儒學的生命教育
-
一、前 言
-
二、《人生之體驗》的生命教育
-
三、儒學「明宗」的生命教育
-
四、儒學「立體」的生命教育
-
五、儒學「呈用」的生命教育
-
六、結 論
-
-
第十四章 從唐君毅的《病裏乾坤》談儒學醫療
-
一、前 言
-
二、疾病與醫療
-
三、痛苦與超越
-
四、儒學與醫療
-
五、結 論
-
-
第十五章 牟宗三《圓善論》的生命關懷
-
一、前 言
-
二、心性與靈魂的判別
-
三、「命」的本質與工夫
-
四、德福一致的生命關懷
-
五、結 論
-
-
第十六章 傅偉勳的佛教生死觀
-
一、前 言
-
二、從終極關懷到終極真實
-
三、從終極真實到終極目標
-
四、從終極目標到終極承諾
-
五、結 論
-
-
第十七章 史作檉的生死觀
-
一、前 言
-
二、自我生命探索下的生死體驗
-
三、形上學方法下的生死論述
-
四、從原始到人文的生死安頓
-
五、結 論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