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陶淵明的人境詩學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3983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陶淵明為六朝開啟了怎樣的「新自然說」?
  他的「桃花源」為何歷經千載而不衰……
  本書以「人境詩學」勾勒出陶淵明
  在中國人文傳統中的具體圖像。

  陶淵明是一位在中國文化史上影響深遠,對現代文明深具啟示的詩人,他不但是偉大的詩人,也是對生命處境反思深刻的哲人,他的人品與詩品同具典範的地位。

  本書認為陶淵明開展出「人境自然」的理境;他的「人境詩學」揭示出人必須在具有倫理關係的共同體中安身立命,而不是遁向六朝時期流行的仙境或空境。陶詩的重要主題如:「園田」、「隱逸」、「生死」、「飲酒」、「懷古」,乃至於始終貫穿詩篇的「對話」,都反映了「人境詩學」的理想。
  • 自序
  • 導論:從「人境自然」到「人境詩學」
  • 第一章 人境的自然
    • 一、「新自然說」的興起
    • 二、從「人間」到「人境」
    • 三、兩種自然場域:園田與山水
    • 四、兩種真境:人境與淨土
    • 五、在儒道之際的「新自然說」
  • 第二章 園田世界
    • 前言
    • 一、「園田」、「田園」釋義
    • 二、吾廬意識與虛室境界
    • 三、勞動與群居
    • 四、平遠視域與清和氣氛
    • 五、天道秩序與生命歸止
    • 結語
  • 第三章 隱逸世界
    • 一、隱逸與倫理
    • 二、三隱類型
    • 三、隱逸傳承
    • 四、回返親族鄰里
    • 五、桃源的建構
    • 結語:新隱逸說的建立
  • 第四章 生死世界
    • 前言
    • 一、從歎逝到承擔
    • 二、自祭自挽與生死界限
    • 三、〈形影神〉與佛教生死觀
    • 四、任化與知命
    • 結語
  • 第五章 飲酒與自然
    • 前言
    • 一、飲酒與名教自然
    • 二、〈止酒〉的兩面
    • 三、復返鄉飲酒禮
    • 四、醉境與化境
    • 結語
  • 第六章 懷古與典範
    • 前言
    • 一、歷史與典範
    • 二、抗爭典範
    • 三、「隱者─貧士」典範
    • 四、神話樂園與仙境樂園
    • 五、人境樂園的風土化
    • 結語:典範形塑的時代意義
  • 結論 人境與對話
    • 前言:從「自然」到「對話」
    • 一、對話形式
    • 二、人間對話
    • 三、自然對話
    • 四、主體對話
    • 五、歷史對話
    • 結語
  • 作者相關論文出版一覽表
  • 徵引書目
  • 索引
    • 人名索引
    • 名詞術語索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