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就「經典詮釋」而言,朱熹遍注群經,影響深遠。學界對於其注解經典的作品,迄今已有不少相關的研究成果,但對於其著經、解經的方法論反思,仍是一個有待開拓與深化的研究領域。
本書以詮釋學的問題意識處理了朱熹這方面的相關文獻。
本書以詮釋學的問題意識處理了朱熹這方面的相關文獻。
- 李 序
-
導 言
-
一、詮釋與詮釋學
-
二、學界研究成果
-
三、本書各章內容略述
-
第一部分:意義論
-
第二部分:方法論
-
第三部分:工夫論
-
第四部分:轉向論
-
-
-
意義論
-
第一章物理與文理:格物窮理與讀書窮理的關連
-
一、前言
-
二、理氣問題與理一分殊
-
三、格物窮理
-
四、讀書窮理
-
五、自然與文本
-
-
第二章文理與義理:經典詮釋中意義與真理的交涉
-
一、前言
-
二、兩種研究取徑
-
三、文本與作者的詮釋學關係
-
四、作者意向與文本意義
-
五、意義的表現與理解
-
六、意義、意向與真理的關連
-
七、總結
-
-
-
方法論
-
第三章詮釋與方法:〈讀書法〉中的詮釋學意涵
-
一、前言
-
二、〈讀書法〉的詮釋學身分定位
-
三、〈讀書法〉論讀書態度與原則
-
四、〈讀書法〉論方法
-
五、方法與人文科學
-
-
第四章以心比心與經文互解:論《論語》的理解態度與解釋策略
-
一、前言
-
二、《論語》的詮釋學問題性
-
三、理解態度:以心比心
-
四、解釋策略:經文互解
-
五、施萊爾馬赫的詮釋學構想以及朱子的難題
-
-
第五章知人論世與以意逆志:對《孟子‧萬章》篇的詮釋學解釋
-
一、前言
-
二、「知人論世」的兩種解讀立場
-
三、關於「以意逆志」的初步說明
-
四、朱子對「以意逆志」一段的解釋
-
五、兩項原則的內在關連
-
-
-
工夫論
-
第六章知行與經權:作為詮釋學模式的先行分析
-
一、前言
-
二、知行問題
-
三、經權問題
-
四、知行與經權
-
-
第七章知行與讀書:詮釋與工夫的先後與相即關係
-
一、前言
-
二、工夫論釋義
-
三、知行與致知涵養
-
四、由知行到經典詮釋
-
五、結語
-
-
第八章體與用:朱子體用論衡定
-
一、前言
-
二、體用概念的形式溯源:虛體用的本體論
-
三、體用概念的內容繼承與轉化
-
四、體用概念的新造
-
五、朱子體用論的分判
-
-
-
轉向論
-
第九章自主與依他:朱陸異同的詮釋學轉向
-
一、宋明儒學之分系及其倫理學意涵
-
二、倫理問題的轉向
-
三、朱子:由他律倫理學轉向自主詮釋學
-
四、陸象山:由自律倫理學轉向依他詮釋學
-
五、朱陸異同的詮釋學問題性:探究與獨斷、自主與依他
-
-
- 結 語
- 參考書目
- 人名索引
- 概念索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 DOI : 10.6327/NTUPRS-9789860152920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