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學衡派與五四時期的反新文化運動

出版日期
1984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EBK102000019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五四運動是中國現代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是思想、文化的大規模改革運動,在五四運動期間,中國邁向現代化的過程,呈現出一種激烈的反傳統傾向。民國初年,共和體制失敗,政治社會動盪腐敗,使知識份子萌生一項信念,為使中國重獲新生,必須從事大規模的改革,只有將民族的思想、倫理徹底改造,才能促成政治社會的更新。新文化運動要求解放,尊崇個性的浪漫傾向下,以儒家倫理綱常為核心的傳統文化,被指為近代中國一切弊病與困厄的根源。不過儒家思想雖迭遭打擊,卻仍有許多知識份子執著於傳統儒家文化的倫理價值,即論者所謂的「中國現代保守主義」,也正是對五四反傳統思想的反動。面對王權崩毀,傳統倫理架構徹底解體,這些保守主義者,必須從固有的思想範疇之外,汲取新的觀念,作為捍衛傳統的理念工具。中國現代保守主義實呈現紛賾多變的繁複面貌,整個五四時代的思想層面也並非單純的激進──保守的二分法所能涵蓋,必須對本期的保守主義思想作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以五四時期最重要的保守團體──學衡派為中心,對這一時期保守思想的內涵與本質做一粗略剖析。所謂學衡派係指以學衡雜誌為主軸所形成的學術團體,其成員包羅至廣,各人思想取向也不盡相同,實難一一分析。本文將學衡派視為一個整體,根據其所論及的問題,逐項縷述他們反對新文化運動的理論根據及其文化思想。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討論五四前期反對新文化運動的守舊人士,以國故派及林紓為中心。第二章敘述五四後期學衡派興起的背景與經過,並回溯部分成員在五四前期與新文化運動的文學論爭。第三章分析學衡派的思想淵源及其反對新文化的主張。第四章論列學衡派的文化成就及文化理想,並對其成敗得失稍加檢討。最後一章結論,則由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發展脈絡,綜論五四時期激進派與保守派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地位與意義。
  • 緒論
  • 第一章 五四前期新舊之夢
    • 第一節 五四初期反對新文化的言論
    • 第二節 「國故」與「新潮」的對抗
    • 第三節 嚴復、林紓與新文化的辯論
  • 第二章 五四後期新文化的反動與學衡的創立
    • 第一節 新文化的反動
    • 第二節 學衡的創立及其成員
    • 第三節 學衡創立前的文學論爭
  • 第三章 學衡派對新文化運動的批判
    • 第一節 學衡派的思想淵源─白壁德與新人文主義
    • 第二節 對新文化的抨擊
      • (1)傳統與反傳統
      • (2)西化與偽西化
      • (3)「知識貴族」與「平民主義」
    • 第三節 對新文學的批評(上)
      • (1)文言與白話
      • (2)摹倣與創造
    • 第四節 對新文學的批評(下)
      • (3)古典與浪漫
      • (4)形式與內容
  • 第四章 學衡派的文化成就與文化理想
    • 第一節 昌明國粹
    • 第二節 引介西學
      • (1)新人文主義
      • (2)西方古典文化
      • (3)西洋文學
    • 第三節 學衡派理想中的新文化
    • 第四節 檢討與評估
  • 第五章 結論
  • 徵引及參考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