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對比分析與教學應用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7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147176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圖表列示
  • 李英哲教授序
  • 鄧守信教授序
  • 葉德明教授序
  • 宋如瑜教授序
  • 作者自序
  • 如何使用本書
  • 第一章 緒論
  • 第二章 古典對比分析與偏誤分析
    • 〔第一節〕古典對比分析的興衰
      • 一、根植於視聽教學法
      • 二、「對比分析假說」的理論基礎
    • 〔第二節〕偏誤分析的興衰
      • 一、偏誤分析的興起與相關術語
      • 二、偏誤分析的理論基礎
    • 〔第三節〕研究模式與相關術語
      • 一、標的語、中介語、母語
      • 二、對比分析、偏誤分析、遷移分析
      • 三、表現分析、中介語分析、篇章分析
    • 〔第四節〕本章結語
  • 第三章 改良式對比分析
    • 〔第一節〕理論架構和研究方法的改良
      • 一、各種語言遷移現象
      • 二、多重因素互動的語言遷移現象
      • 三、跨語言學習者表現比較研究
    • 〔第二節〕難度等級和標記理論
      • 一、難度等級
      • 二、標記理論
    • 〔第三節〕工具性對比分析
      • 一、強式與弱式對比分析假說:先驗式與診斷式的對比分析
      • 二、階段性與啟發性的對比分析:從理論到研究工具
      • 三、對比分析的預測能力
      • 四、結語:對比分析和偏誤分析的關係
  • 第四章 對比分析的方法與內容
    • 〔第一節〕對比分析的語言學定位
      • 一、對比分析是應用語言學的分支
      • 二、對比分析是注重差異性的研究
      • 三、對比分析是屬於共時的研究
    • 〔第二節〕對比基礎和依據
      • 一、普遍性的範疇
      • 二、語言的可比性
      • 三、功能性的對比
      • 四、對比的依據
    • 〔第三節〕語言對比應避免事項
      • 一、未提供(深層)規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二、未考慮語境因素:流於主觀的判定
      • 三、引例不當:造成論證錯誤
      • 四、過度引申規則:病句的誤判
      • 五、研究方法的缺失:缺乏控制組或分組不當
    • 〔第四節〕語言各層面的對比例示
      • 一、詞彙對比
      • 二、句法對比
      • 三、篇章對比
      • 四、語用對比
      • 五、綜合對比:以「了」為例
      • 六、兩岸對比
  • 第五章 語言類型
    • 〔第一節〕形態類型
      • 一、形態類型的定義和語言分布
      • 二、漢語指稱的表達方式
    • 〔第二節〕語序類型
      • 一、語言的基本「語序類型」
      • 二、現代漢語的基本語序:是SVO還是SOV?
      • 三、「語序類型」的語言分布
    • 〔第三節〕主要分枝方向與中心語參數
      • 一、主要分枝方向
      • 二、中心語參數
      • 三、「主要分枝方向」與「中心語參數」的互動
    • 〔第四節〕代詞脫落參數
      • 一、「代詞脫落參數」的定義與語言分布
      • 二、「代詞脫落參數」的類型舉例
      • 三、「代詞脫落語言」與「非代詞脫落語言」對指稱的制約
    • 〔第五節〕主語顯著與主題顯著語官
      • 一、主語顯著與主題顯著語言的定義與分布
      • 二、主語顯著與主題顯著語言的相關實證研究
      • 三、英、漢主題之異同
    • 〔第六節〕作格與受格語言
      • 一、作格與受格語言的定義與分布
      • 二、作格與受格語言的相關研究
  • 第六章 教學語法
    • 〔第一節〕教學語法、理論語法和語法教學之關係
      • 一、理論語法和教學語法
      • 二、為何需要教學語法
      • 三、教學語法和語法教學
      • 四、語法學者和語言教師
      • 五、小結
    • 〔第二節〕教學語法的原則概述
      • 一、以對比分析為基礎,循母語—標的語的方向進行
      • 二、以學習者為導向
      • 三、累進性與排序性
      • 四、兼顧句法與篇章/語用層次
      • 五、規範性和常規性
      • 六、具穩定性以實證研究為導向
      • 七、語言分析的成果是教學語法的基礎
    • 〔第三節〕部份漢語結構的教學呈現
      • 一、漢語關係子句
      • 二、指稱系統
      • 三、主題—述題結構
    • 〔第四節〕本章摘要
  • 第七章 漢語重動句的分析與教學:兼談雙賓句
    • 〔第一節〕前言
      • 一、第二語言學習者與教師的困境
      • 二、統一理論架構的必要性
    • 〔第二節〕重動句的句法制約
      • 一、短語結構條件
      • 二、選擇性重動的「有定制約」
      • 三、強制性重動的「無定制約」
      • 四、短語結構條件的再審視
    • 〔第三節〕重動句的語義制約
      • 一、重動句與動詞語義的和諧
      • 二、重動句補語與其他成分的語義和諧
    • 〔第四節〕重動句與雙賓句的認知與篇章制約
      • 一、漢語的信息結構:「從已知到新知原則」
      • 二、漢語的信息結構:「單一新信息制約」
      • 三、漢語雙賓句
      • 四、漢語重動句
    • 〔第五節〕重動句在教學上的應用
      • 一、各層面的偏誤摘要
      • 二、教學語法原則的應用
      • 三、重動句在教學上的呈現
      • 四、本章結語
  • 第八章 結語:形式語法與功能語法
    • 〔第一節〕未來展望
    • 〔第二節〕形式語法與功能語法
      • 一、形式語法和功能語法的理論基礎
      • 二、形式語法和功能語法的分析試例
    • 〔第三節〕以漢語詞綴「們」為例的分析
      • 一、漢語詞綴「們」:定指或複數標記?
      • 二、形式語法和功能語法的傳統「多義說」的再分析
    • 〔第四節〕漢語詞綴「們」的累進式教學排序示範
      • 一、漢語詞綴「們」的研究成果
      • 二、漢語後綴「們」的累進式教學
  • 參考書目
  • 中英主題索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