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維柯《新科學》之中古性

出版日期
2000/06/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57026734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維柯(Giambattista Vico,1668~1744)於1725年完成《新科學》一書,礙於《新科學》內容曖昧難懂,維柯終生僅為那不勒斯大學修辭學教授,聲名未曾遠播,要到1799年才逐漸散播到義大利以外之地。當時法國大革命的漸進派認為維柯強調各時代、各社會自身有其特殊律法的學說,正可為其所用,視維柯為溫和穩健派愛國主義的源頭。1860年代,馬克思讚揚《新科學》一書充滿了天才之光。在西方,討論維柯的著作甚多,各有其研究取向,關於維柯的中文研究就相當稀少,多是通論書籍中的某部份。一般中文學者多從維柯的社會歷史學或歷史哲學下手,並且偏向觀念論者的解釋觀點,特別強調其反笛卡爾主義以及重視想像力的部份。但關於維柯歷史理論中的天意部份,中文學者便很少論及。中文研究者大多視維柯為一位與當代格格不入的天才,忽略了任何思想或多或少都有其形成的背景因素,不會完全憑空而起。本文研究維柯的《新科學》時,將避免如中文學者特別偏向觀念論或歷史主義的說法,而需同時注意到《新科學》為一部「科學性」的作品,從這兩個角度來解析《新科學》的內容為何。維柯的《新科學》其實是新舊雜陳的,於創新學說的背後蘊含了中古基督教神學的觀點。此中古性便是本文的核心所在。本文將分為四章,第一章說明維柯的「新科學」究竟是指什麼?《新科學》又新在何處?第二章追溯維柯科學觀的社會、智識背景,第三章探討科學觀中蘊涵的宗教問題,第四章總結維柯學說中的新舊雜陳,試著提出其學說裡,所蘊含的中古基督教思想的部份。
  • 前言
    • 一、生平簡歷
    • 二、研究成果
    • 三、研究取徑
  • 第一章 維柯的「新科學」
    • 第一節 《新科學》新在何處?
      • 一、幾何學
      • 二、真理與創造的可對換性(verum et factum convertuntur)
      • 三、新的歷史批判法
    • 第二節 理想的永恆歷史(ideal eternal history)
  • 第二章 維柯科學觀的社會與智識脈絡
    • 第一節 歷史為一門新科學
      • 一、社會環境
      • 二、智識背景
    • 第二節 新的歷史研究法
      • 一、社會環境
      • 二、智識背景
  • 第三章 《新科學》中的宗教問題
    • 第一節 天意的運作
    • 第二節 抨擊無神論者
    • 第三節 基督教徒與異教民族的問題
  • 第四章 維柯學說的新舊雜陳
    • 第一節 創新之處
    • 第二節 《新科學》的中古性
  • 附錄
  • 徵引書目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