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黃帝內經》云:「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氣候變遷,會帶來風、寒、暑、濕、熱等氣候環境,對人體的臟腑、氣血、生理時鐘等產生細微但重要的影響。因此,養生應該因人、因時而異,區別對待,不能泛泛而論。
本書體例以中國傳統文化遺產的24節氣為主軸,分為總論和春、夏、秋、冬五篇,結合四季變遷,遵循陰陽五行生、長、化、收、藏的變化規律,針對每個節氣提出養生總綱,並圍繞不同節氣的變化,結合西醫科學詳述了不同時令的飲食起居、運動、精神調養、防治疾病等保健要領與養生法。以對人體進行科學而有效的調養,同時達到養生、養心、養性並舉的目的。
本書體例以中國傳統文化遺產的24節氣為主軸,分為總論和春、夏、秋、冬五篇,結合四季變遷,遵循陰陽五行生、長、化、收、藏的變化規律,針對每個節氣提出養生總綱,並圍繞不同節氣的變化,結合西醫科學詳述了不同時令的飲食起居、運動、精神調養、防治疾病等保健要領與養生法。以對人體進行科學而有效的調養,同時達到養生、養心、養性並舉的目的。
- 本書內文圖示
-
第一篇 緒論篇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
1 陰陽四時者,萬物之始終:二十四節氣的由來釋名
-
﹒天地合氣: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和意義
-
﹒說文解字:二十四節氣與傳統文化
-
﹒源遠流長:二十四節氣與先人智慧
-
-
2 天有所變,人有所應:二十四節氣對人體的影響
-
﹒五臟應四時,各有所受:二十四節氣影響人體臟腑
-
﹒春夏秋冬,其氣不同:二十四節氣影響經絡和生物鐘
-
﹒求同存異:二十四節氣對不同人群的影響
-
-
3 黃帝內經之天人相應:順應四時、陰陽調合的養生觀
-
﹒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初探秘
-
﹒善養生者:維持陰陽平衡
-
﹒從四時陰陽之根:養生與自然相參照
-
-
-
第二篇 春季篇 推陳出新,萬物復甦
-
1 春主風木,萬物生發:養肝護膽
-
﹒春主風木:春季的溫、濕、寒
-
﹒春夏養陽:調節身心,顧護陽氣
-
﹒春季肝當令:養肝亦護膽
-
-
2 春到人間草木知--立春
-
﹒萬物以榮:養護體內陽氣
-
﹒溫燥之邪侵體:飲食藥膳,升補為宜
-
﹒人臥血歸於肝:晚睡早起,睡眠養肝
-
﹒百病宜發: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
﹒防之為易:藥食為後,保護為先
-
-
3 春回地暖草如絲--雨水
-
﹒冰雪解凍化而為雨:肝脾同補
-
﹒濕邪橫行: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
﹒春捂秋凍:春季不忙減衣服
-
﹒乍暖還寒:慎避風寒,防止春瘟
-
﹒道法自然:法於陰陽,和於術數
-
-
4 神州大地聞雷報--驚蟄
-
﹒蟄蟲皆震起而出:不同體質人養生
-
﹒清六肺之熱:驚蟄吃梨,潤肺健脾
-
﹒春眠不覺曉:舒筋活絡,抵禦春困
-
﹒肝為罷極之本:警惕肝臟疾病侵擾
-
﹒食色有度:飲食之患,過於聲色
-
-
5 南園春半踏青時--春分
-
﹒晝夜均而寒暑平:注重陰陽平衡
-
﹒食歲穀以全其真:溫補忌大寒大熱
-
﹒先睡心,後睡眼:保證睡眠品質
-
﹒畏寒肢冷:陽虛之體警惕晨泄
-
﹒舒展身心:廣步於庭,披髮緩行
-
-
6 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
-
﹒氣清景明:與自然同氣相求
-
﹒合二為一:寒食節的由來
-
﹒舒經活絡:出行需防範
-
﹒陰陽失調:高血壓易發
-
﹒平衡五臟:五味不可偏耽
-
-
7 穀雨嫩茶蓊翠連--穀雨
-
﹒雨生百穀:諧調身體內外環境
-
﹒補水為重:喝口穀雨茶
-
﹒青春常駐:保養皮膚好時節
-
﹒百花齊放:春季防過敏
-
﹒小勞之術:緩解勞累科學休息
-
-
-
第三篇 夏季篇 天地皆長,萬物繁秀
-
1 夏主暑火,天地俱長:養陽護心
-
﹒夏主暑火:夏季的熱和濕
-
﹒暑邪當道,濕邪隨行:夏季養生要點
-
﹒夏季心當令:養護心臟
-
-
2 驟雨當空荷滿香--立夏
-
﹒萬物至此皆長大:夏日要養陽
-
﹒燥當以清驅之:以清為貴
-
﹒畫漸長夜漸短:午休不可少
-
﹒風者,百病之長:春夏之交謹防病
-
﹒修身養性:養心莫善於寡欲
-
-
3 玉簪小滿布庭前--小滿
-
﹒物致於此小得盈滿:小滿之日苦菜秀
-
﹒肝火上升:生冷食物要吃對
-
﹒邪氣中經:夏季皮膚護理
-
﹒人亦分五行:不同體質人養生
-
﹒樂無不在:窮亦樂,通亦樂
-
-
4 隔溪芒種漁家樂--芒種
-
﹒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百毒之月
-
﹒盛夏酷暑:飲食有學問
-
﹒仲夏登高:端午節話養生
-
﹒生命在於運動:夏季也要鍛鍊
-
﹒欲有情,情有節:死生存亡之本
-
-
5 農田耕耘夏至間--夏至
-
﹒萬物皆極至:調息靜心度苦夏
-
﹒夏不食心:多食酸鹹固表補心
-
﹒濕氣通於脾:養脾健胃
-
﹒夏至氣升極:防夏季高血壓
-
﹒夜臥早起:使志無怒,使氣得洩
-
-
6 小暑白羅衫著體--小暑
-
﹒天氣己熱,未達極點:少動多靜
-
﹒上蒸下煮:小暑節氣吃三寶
-
﹒每日熱三分:暑熱期肝臟護理
-
﹒靜而得之者:夏季的家電病
-
﹒兼而修之:生活三養,寢寐三眛
-
-
7 望河大暑對風眠--大暑
-
﹒夏雨隔田埂:防暑補水
-
﹒物極必反:飲水不當也傷身
-
﹒強心健體:微量元素要補充
-
﹒長晝酷暑,傷津耗氣:預防中暑
-
﹒益壽延年:真常子養生法
-
-
-
第四篇 秋季篇 平定收斂,萬物成熟
-
1 秋主收藏,萬物收斂:養陰護肺
-
﹒秋主燥金:風高物燥,多事之秋
-
﹒溫涼之燥侵體:清燥養陰
-
﹒秋季肺當令:養護肺臟
-
-
2 立秋知了催人眠--立秋
-
﹒陰意始殺萬物:收斂亦舒展
-
﹒陽消陰長:免疫降低,情緒悲秋
-
﹒潤肺驅燥:養陰和中的飲食
-
﹒和用強身:秋凍有節,防生雜病
-
﹒自得自適:遵循自己的養生經
-
-
3 處暑伏盡秋色美--處暑
-
﹒暑將退,伏而潛處:秋涼來襲
-
﹒神靜則寐:睡好子午覺
-
﹒飲食養生:防秋燥亦減肥
-
﹒防燥補水:讓皮膚光滑水潤
-
﹒萬事勞其形:五友養生
-
-
4 翡翠園中沾白露--白露
-
﹒露凝而白:防過敏致病
-
﹒正氣存內:飲食的保健功效
-
﹒運動健身:適宜秋季的鍛鍊
-
﹒溫寒交接:呼吸道疾病易發
-
﹒身弱善養生:曾國藩的養生之道
-
-
5 秋分折桂月華天--秋分
-
﹒適當秋之半:平衡陰陽
-
﹒謹察陰陽之所在:陰陽以平為期
-
﹒水穀氣血之海:秋分先養胃
-
﹒萬物凋零:秋季易發疾病
-
﹒容平之季:秋季養收斂
-
-
6 枯山寒露驚鴻雁--寒露
-
﹒露將欲凝結:守護陰精
-
﹒因時制宜:滋補排毒的食物
-
﹒花甲之年:老年人秋令保健
-
﹒天高物燥:防止口唇生病
-
﹒貴生先己:楊朱的養生觀
-
-
7 霜降蘆花飄滿天--霜降
-
﹒露凝結為霜:諧調內外平衡
-
﹒白露為霜:霜降養生蔬果
-
﹒承上啟下:調理亞健康的好時機
-
﹒肺與大腸相表裡:養大腸防便祕
-
﹒融諸家之長:雜家的養生觀
-
-
-
第五篇 陽氣潛伏,萬物蟄藏
-
1 冬主寒土,萬物閉藏:養陰護腎
-
﹒冬主寒土:冬季的冷和乾
-
﹒天地閉藏:冬季養收藏
-
﹒冬季腎當令:養護腎臟
-
-
2 立冬報喜獻三瑞--立冬
-
﹒萬物收藏:順應冬時,斂陰護陽
-
﹒立冬補冬:飲食補養好時機
-
﹒抗衰延壽:冬法健身法
-
﹒氣溫驟降:預防流感和感冒
-
﹒學古通今:古人養生三定律
-
-
3 小雪鵝毛片片飛--小雪
-
﹒雨凝而為雪:護好頭部
-
﹒神太用則勞:養生先養神
-
﹒求同存異:保養從小處做起
-
﹒天氣陰冷晦暗:防止抑鬱情緒
-
﹒百病生於氣:長壽要形神兼養
-
-
4 大雪寒梅迎風狂--大雪
-
﹒至此而雪盛:區分上火類型
-
﹒節令美食:冬吃蘿蔔保健康
-
﹒萬里雪飄:大雪養生七宜
-
﹒寒風凜冽:預防風吹病
-
﹒人生三寶:中醫的精、氣、神
-
-
5 冬至瑞雪兆豐年--冬至
-
﹒冬至一陽生:維護初生陽氣
-
﹒調理得當:冬至吃堅果
-
﹒由盛轉衰:關注中老年人的健康
-
﹒陰氣盛極而衰:夏病冬治好時機
-
﹒閉藏之季:冬季養收藏
-
-
6 小寒遊子思鄉歸--小寒
-
﹒天氣漸寒:喝一碗臘八粥
-
﹒數九嚴冬:禦寒首當養胃
-
﹒洗出健康:冬季沐浴保健
-
﹒禦寒保胃:預防腸胃疾病
-
﹒人與自然界:五色入五臟
-
-
7 大寒歲底慶團圓--大寒
-
﹒大寒栗烈已極:防止冷輻射
-
﹒因人而異:辨清體質好養生
-
﹒祛病健身:一拍二摩三暖
-
﹒寒暖突變:冬季防治凍瘡
-
﹒七情養生:五志與五臟
-
-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