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 App
0人評分過此書

生死學十四講

出版日期
2003/01/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572808478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從2000年伊始,我接受慈濟大學通識中心的聘函,教醫學院三年級的「生死學」。自從1992年楊國樞教授邀我與他一起在台大開設「生死學」,就一直沒有再開過,主要的原因是,在我的心底盤算,生死學畢竟是烏鴉嘴的學問,人人喊重要,可是有口無心,最好不要去碰這種既無功亦無德的學問。可是很奇怪,許多生死學相關的書籍並不乏讀者。我曾經問過許多人,才知道他們毫無猶豫地買《西藏生死書》,卻一直停留在第一篇。

解釋這種現象很簡單。每人都知道自己必死,但都無限期延長自己的死期,因為死亡來臨時我已經死亡,死亡未來臨時,我尚活著,何必徒增困擾。我相信在這理念之下,死亡的威脅才會如黑暗裡未曾現身的影子,不知何時襲來。

本來我把生死學當作「徹念之學」,也就是引導人從終極的立足點,重新審觀自己在世的理所當然,但是後來我放棄這念頭,畢竟人不是天生就具有超越性徵,甚至多數人根本連「超越」都不知道,即所謂以世間為天蓬的窄幅意識(narrow-awake consciousness),一直到自己的親人或自身面臨死亡,才發現更廣袤的意識系譜。我在緩和照顧病房當志工,與我的學生接觸病人及其家屬,看到有人的新意識開啟,也看到有人惶惑地掙扎於自己禁錮的窄幅意識。我從心存在意識者(無論病人或家屬)那裡,學習他們開啟的過程,也從禁錮者那裡,學習心存有意識無法開啟的過程。綜合這兩個過程,我才將生死學界定為「往徹念的擺渡」,也就是說,我們要有個過程,將自己從禁錮的心智自我逐漸放開,朝向以寬廣的醒覺意識為基礎的活著。

確定這點之後,我無意中獲得Kathleen Dowling Singh在2000年剛出版的一本書,我暫將譯為「在恩寵中逝去」 (The Grace in Dying: A Message of Hope, Comfort, and Spiritual Transformation,心靈工坊即將出版),作者是個臨終照顧的心理師,非常具有深思,她緩慢地教導人們接近臨終者,並闡明臨終過程的完美返歸,以解除人們對死亡的恐懼。

我深受此書的啟發,決意以我熟悉的海德格著作《時間與存有》為經緯,從生死學的角度重解海德格的心意,沒想到居然是相通的,我才完全明白齊克果、海德格的修行生活。這些帶有學院味道的哲人,可說很符合學院裡教授生死學的典範,而又能夠把修行的必要性引介進來,不必訴諸於傳統的宗教修行。

宗旨既定,我就開始重開「生死學」課程。感謝賴其萬教授在擔任慈濟大學副校長時邀我到慈大教授「生死學」,之後他向教育部申請「課程卓越」計畫,獲得資助;也要感謝慈大校長方菊雄教授,他是此計畫的總主持人。

最後感謝慈大家醫科主任王英偉醫師、心蓮病房心理師石世明先生以及助理們。我的學生石佳儀、陳冠秀每堂都到課堂錄音謄稿,佳儀不但謄稿,也花了很多功夫修改增刪,引導我去增減一些內容,等於是我的共同作者。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