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 前言
- 致謝
-
第一章 課程學的性質與範圍
-
一、課程學:定義和意識形態
-
二、經濟、社會及文化因素
-
三、教育心理學對課程的影響
-
四、過程模式
-
五、概念重整的取向
-
六、課程即教育潛質
-
七、「檢討九年免費教育聯席會議(1991)」課程發展
-
-
第二章 課程規劃
-
一、由誰來決策?—基本的政策問題
-
二、績效責任
-
三、小學課程發展中的政治背景
-
四、香港課程發展的概況:問題和可行辦法
-
五、香港小學課程的編訂與實施
-
六、香港考試局發展組的課程發展工作
-
七、英國的教育改革與國家課程
-
八、小學活動教學
-
九、以學校為本位的課程發展
-
十、香港的校本課程設計
-
-
第三章 課程實施
-
一、課程改革的策略
-
二、教育創新的研究
-
三、學校風氣的概念
-
-
第四章 學校課程的組織
-
一、學校是甚麼?
-
二、學校科目
-
三、綜合課程
-
四、共同核心課程剖析
-
五、組合課程
-
六、不分年級課程
-
七、螺旋式課程
-
八、內容的選擇和組織
-
九、教育過程
-
十、「潛在課程」及其對學習的影響
-
十一、聯課活動的意義、目的與功能
-
-
第五章 課程與教學設計
-
一、課程設計
-
二、試析課程設計的「鐘擺現象」
-
三、發展新課程和單元的方法
-
四、新的學生觀:對教學與課程的影響
-
五、對獲得資源輔助課程的監管
-
六、教科書的影響力
-
-
第六章 課程研究與評鑑
-
一、課程研究
-
二、課程評鑑中的政治成分
-
三、課程研究方法
-
四、綜合的評鑑方案
-
五、課程研究、藝術與教學
-
六、教師成為研究者及行動研究
-
七、打開文獻之門
-
八、促進課程變革的評鑑模式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