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佛教在生死學上不僅自成體系,且非常獨特,不刻意追求生死,但也不反對生死,而是要以有形的生命去證悟無限的生命,要以修持來化解人的無明愚痴,熄滅一切煩惱與生死諸苦。在緣起性空的體證下,不以色身為真實的我,只求以善行來圓滿生命,在涅盤的證悟中放任色身自然老死。
佛教生死學的內容極為豐富,有不少的經典有深入研究的價值。本書從每個時代挑戰代表性經典,從點到線作歷史性的整合,藉以探究佛教生死學的內涵。
佛教生死學的內容極為豐富,有不少的經典有深入研究的價值。本書從每個時代挑戰代表性經典,從點到線作歷史性的整合,藉以探究佛教生死學的內涵。
- 自序
-
第一章 緒論佛教的生死關懷
-
一、前言
-
二、佛教對生的體認
-
三、佛教對病的醫療
-
四、佛教對老死的關懷
-
五、結論
-
-
第二章 《雜阿合經》的瞻病關懷
-
一、前言
-
二、瞻病的教法
-
三、瞻病說法與聞法的功德
-
四、瞻病自殺的問題
-
五、結論
-
-
第三章 佛教經典的胚胎生命觀
-
一、前言
-
二、入胎的因緣
-
三、成胎的歷程
-
四、出胎的生死
-
五、結論
-
-
第四章、《佛滅度后棺斂葬送經》的斂葬觀
-
一、前言
-
二、佛陀臨終的斂葬禮儀
-
三、鉢的禮敬與教化
-
四、舍利的禮敬與教化
-
五、結論
-
-
第五章 《善生經》的生命修持觀
-
一、前言
-
二、我與六方的對應關係
-
三、我與四事的自求多福
-
四、我與六非道的消災解厄
-
五、結論
-
-
第六章《優婆塞戒經》的生命修持觀
-
一、前言
-
二、方位象徵的擴大詮釋
-
三、方位認知的擴大運用
-
四、我與方位的擴大實踐
-
五、結論
-
-
第七章 《佛說佛醫經》的生命醫療
-
一、前言
-
二、人身起病說
-
三、得病姻緣說
-
四、離罪醫治說
-
五、結論
-
-
第八章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的凈土觀
-
一、前言
-
二、藥王與藥上菩薩的本行姻緣
-
三、藥王與藥上菩薩的觀法
-
四、藥王與藥上菩薩的念佛聞法
-
五、結論
-
-
第九章 《占察善惡業報經》的修持行法
-
一、前言
-
二、地藏法門的生命關懷
-
三、木輪相法的占卜過程
-
四、木輪相法的懺悔修行
-
五、結論
-
-
第十章 《佛說長壽滅罪讓諸童子陀羅尼經》的生命護持
-
一、前言
-
二、此經的緣由本事
-
三、此經對童子的救護
-
四、此經對眾生的生命護持
-
五、結論
-
-
第十一章 《佛說天地八陽神咒經》的生命禮儀
-
一、前言
-
二、人身修福法門
-
三、居家禮儀
-
四、殯葬禮儀
-
五、婚姻禮儀
-
六、身心的信仰境界
-
七、結論
-
-
第十二章 敦煌寫卷「患文」的宗教醫療觀
-
一、前言
-
二、敦煌患文的病因觀
-
三、敦煌患文的治療觀
-
四、敦煌患文的禮懺法
-
五、結論
-
-
第十三章 敦煌寫卷「亡文」的生命教育
-
一、前言
-
二、亡文的倫常教化
-
三、亡文的生命關懷
-
四、亡文的儀式功能
-
五、結論
-
-
第十四章 宋代契蒿《孝論》的生命關懷
-
一、前言
-
二、以笑爲戒
-
三、以佛爲孝
-
四、以行爲孝
-
五、結論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