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 App
0人評分過此書

徐悲鴻論藝境─審美是一生的修行:以美支配藝術,以藝術傳遞美,凝聚中西藝術精髓,塑造一生的審美境界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64412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徐悲鴻,集藝術家與教育家於一身的偉大先驅, 以其卓越的繪畫技藝和深邃的美學思想, 成為中國現代藝術的開拓者。 他不僅以西方寫實技法革新中國畫風, 還用思想闡述藝術的本質與美學的精髓。 徐悲鴻論美與藝吾所謂藝者,乃盡人力使造物無遁形;吾所謂美者,乃以最敏之感覺支配、增減,創造一自然境界,憑藝傳出之。藝可不借美而立(如寫風俗、寫像之逼真者),美必不可離藝而存。藝僅足供人參考,而美方足令人耽玩也。 徐悲鴻論中國畫至詩人王維,創水墨山水,破除常格。於是張璪一筆寫兩棵古樹,大膽揮寫。劉明府之山水幛,據大詩人杜甫所贊「元氣淋漓幛猶濕,真宰上訴天應泣」者,必於歷來繪畫之方術大異。故唐畫既大成於已有之方術,又創新格,且多第一流人物從事於此,所以有中興之業也! 徐悲鴻論藝術之品性人有善惡之分,藝有美醜之殊,一如味有香臭,理有是非,相對而立,並生並長,譬諸虱蒼蠅,夫乎不在,文物昌明之世,兩性界劃清晰,善者升張,寄惡者斂跡,暨乎末世,則漢奸亦處國中,盜賊時相接席,黑白溷淆,賢愚不分,及言藝事,則魚目混珠,騙術公行,張醜怪於通衢,設邪說以惑眾,在歐洲,若巴黎畫商,在中國,若海派小人,志在欺騙,行同盜賊,法所不禁,詬罵罔聞,市井賤民,生不知恥,溯其所以能存在與寄生社會之理由,約有數端:(1)其製作極易;(2)常人以為凡藝術即美,或視若無睹,漠不關心:(3)利用人之虛榮弱點心理;(4)有組織。 徐悲鴻論中西藝術之異同與比較歐洲國家教育發達,人人有普通常識。故藝術家任何不文,必不致如吾國工匠多目不識丁者。溯中國之所以重視文人畫,無非求其雅。藝術中唯一惡魔為俗,西洋藝術亦同一觀點。特西洋藝術所標舉之德如華貴、高超、靜穆,次則雄強、壯麗,匪如中國審美觀念之簡單明瞭,僅標舉一雅字而已。 ★本書特色:本書第一部分精選徐悲鴻的藝術與美學思想,探討創作與感悟;第二部分為其自述生平,記錄藝術成長之路。透過大師文字,品味美學思想,提升審美能力,將審美融入一生的修行。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