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烏梅丸:寒熱妙方

出版日期
2025/01/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4162616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發展演變結合歷代醫家的詮釋】 從歷史、理論到臨床應用,展現經方烏梅丸的全貌以嚴謹學術態度和豐富資料內容,提出研究經方的完整視角 ▎歷史淵源與理論基礎本書首先追溯烏梅丸的歷史淵源,源自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該方劑因治療蛔厥及久痢等病症效果卓著而廣為流傳。本書從經方出處、方名釋義、藥物組成到古今使用方法,細緻解讀並以方歌形式幫助讀者記憶。展現了烏梅丸在醫學史上的地位及其與其他經方的淵源連繫。 ▎藥物組成與功效機制本書深入分析烏梅丸的十味藥物,包括烏梅、細辛、乾薑、黃連、附子等,詳細介紹其性味歸經、主要功效與臨床應用。編者結合現代醫學研究,解釋每味藥物的作用機制,並闡述方中寒熱並用、消補兼施的配伍原理。不僅有助於讀者理解烏梅丸的科學性,更突出了中醫理論的辯證精髓。 ▎歷代詮釋與臨床實踐本書彙集了自唐宋以來歷代醫家對烏梅丸的經典詮釋與臨床應用案例,展現了不同時代對烏梅丸的創新理解及加減運用的靈活性。無論是治療蛔厥、久痢,還是處理寒熱錯雜的複雜症候,烏梅丸的應用價值都得以全面展現。透過歷代醫案的比較,讀者可以感受到經方在中醫發展史中的不斷豐富與深化。 ▎相關類方比較、加減應用本書將烏梅丸與類似經方,如連梅湯、椒梅湯等進行比較,詳細闡述其異同點及臨床適用性。展現了經方的靈活性及個性化治療的可能性,並透過加減方的實例,指導讀者如何結合病情進行方劑調整,是臨床實踐的重要參考。 ➔理論+應用本書不僅停留在理論探討,還將重點放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書中提出了烏梅丸在現代中醫臨床中的具體應用案例,並分析了其在胃腸道疾病、寄生蟲病及其他寒熱錯雜症中的療效機理,提供了醫學生與中醫從業者具體的操作指導。 本書特色:本書從烏梅丸的歷史淵源到現代應用,全面剖析其理論與實踐價值,梳理《傷寒論》經方脈絡,解析烏梅丸組成與功效機制,收錄歷代醫家詮釋與創新,突顯其在治療蛔厥、久痢等病症中的靈活性與療效。全書比較相關類方,展現經方加減在不同臨床中的應用,是深入學習與研究經方的重要資料。
  • 上篇 經典回顧
  • 第一章 通論與總述
    • 第一節 溯本求源
      • 一、經方出處
      • 二、方名釋義
      • 三、藥物組成
      • 四、使用方法
      • 五、方歌
    • 第二節 經方集注
    • 第三節 類方簡析
      • 一、連梅湯
      • 二、椒梅湯
      • 三、減味烏梅丸
      • 四、人蔘烏梅湯
      • 五、麥冬麻仁湯
      • 六、理中安蛔湯
  • 第二章 臨床用藥原理
    • 第一節 主要藥物的功效與主治
      • 一、烏梅
      • 二、細辛
      • 三、乾薑
      • 四、附子
      • 五、黃連
      • 六、黃柏
      • 七、桂枝
      • 八、人蔘
      • 九、當歸
    • 第二節 主要藥物的作用機制
      • 一、烏梅
      • 二、細辛
      • 三、乾薑
      • 四、黃連
      • 五、當歸
      • 六、附子
      • 七、人蔘
      • 八、川花椒
    • 第三節 烏梅丸的功效與主治
  • 第三章 方劑源流與原理
    • 第一節 源流
    • 第二節 古代醫家方論
    • 第三節 現代醫家方論
  • 中篇 臨證新探
  • 第一章 烏梅丸應用概要
    • 第一節 古代臨證回顧
    • 第二節 現代臨證概述
      • 一、單方妙用
      • 二、多方合用
  • 第二章 烏梅丸辨治思路
    • 一、臨證要點
    • 二、與類方的鑑別要點
    • 三、臨證思路與加減
  • 第三章 臨床實例與病證解析
    • 第一節 內科疾病
      • 一、呼吸系統疾病
      • 二、循環系統疾病
      • 三、消化系統疾病
      • 四、泌尿系統疾病
      • 五、神經精神系統疾病
    • 第二節 外科疾病
      • (一)脊髓內血吸蟲病術後
      • (二)術後黏連性腸梗阻
    • 第三節 婦科疾病
      • (一)滴蟲性陰道炎
      • (二)慢性盆腔炎
      • (三)帶下病
      • (四)痛經
      • (五)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 (六)圍停經期症候群
      • (七)不孕症
    • 第四節 男科疾病
    • 第五節 兒科疾病
      • (一)小兒膽道蛔蟲病
      • (二)遷延性腹瀉
      • (三)胃炎
      • (四)肝硬化腹水
      • (五)小兒癲癇
      • (六)小兒驚風
      • (七)小兒盜汗
    • 第六節 皮膚科疾病
      • (一)蕁麻疹
      • (二)帶狀皰疹
    • 第七節 口腔科疾病
      • (一)復發性口腔潰瘍
      • (二)牙痛
    • 第八節 耳鼻喉科疾病
      • (一)化膿性中耳炎
      • (二)梅尼爾氏症
      • (三)鏈黴素中毒
      • (四)癔病性失音
    • 第九節 眼科疾病
      • (一)慢性角膜炎、角膜潰瘍
      • (二)風火眼
    • 第十節 其他
      • (一)膽囊術後脅下痛
      • (二)雷諾氏症
      • (三)發熱
  • 下篇 現代研究與應用進展
  • 第一章 實驗室研究新視野
    • 第一節 烏梅丸全方研究
      • 一、具有麻醉蟲體的作用
      • 二、具有增加膽囊收縮、增加膽汁分泌的作用
      • 三、鬆弛奧迪括約肌
      • 四、抑制腸蠕動,降低小腸平滑肌張力
      • 五、抗疲勞作用和耐缺氧作用
      • 六、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影響
    • 第二節 主要組成藥物的藥理研究
      • 一、烏梅
      • 二、黃連
      • 三、乾薑
      • 四、當歸
      • 五、人蔘
      • 六、附子
      • 七、細辛
      • 八、肉桂
      • 九、黃柏
      • 十、川花椒
  • 第二章 經方臨床拓展與應用評估
    • 一、葉天士對烏梅丸方的發揮
      • (一)主治脾胃病(木乘土、泄瀉、痢、嘔吐、便血等)
      • (二)主治蟲證
      • (三)主治暑病、瘧病
      • (四)兼主中風、虛勞、痙厥等,旁涉婦兒諸病
    • 二、柯琴對烏梅丸的發揮及臨床應用
    • 三、高忠英教授應用烏梅丸 加減治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 四、石琢瑩教授應用烏梅丸的臨床經驗
  • 參考文獻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