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調養奇方逍遙散

出版日期
2025/01/0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416210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宋代名方逍遙散,調肝健脾、疏肝解鬱! 從歷史淵源到現代應用,結合經方學理與現代科學方法一部兼具理論深度與臨床實踐指導意義的中醫經方專著 【歷史淵源與經方解析】 作者詳述逍遙散的歷史背景與經方出處,溯源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書中解析了方名「逍遙」的意涵,闡述其以調和肝脾、養血舒鬱使人身心舒暢的核心理念。同時,對方劑的組成進行了逐一分析,列舉了甘草、柴胡、當歸等藥物的性味功效與相互協同作用,深入闡釋其方劑理論基礎。 【臨床應用與多元化實踐】 本書強調逍遙散在古今臨床中的廣泛運用,特別是在婦科、內科及心理疾病中的成效。從單方應用到加減化裁,書中詳列多個經典醫案與現代病例,涵蓋疏肝解鬱、調經止痛等多種功效,為臨床醫師提供實用的治療參考。同時,還介紹了逍遙散的多種類方,並比較不同情況下的臨床優勢,使其應用更具靈活性。 【現代研究與藥理學分析】 作者在書中引入現代藥理學與實驗研究結果,從分子層面解析逍遙散的藥理作用,例如其抗炎、免疫調節與神經保護機制。同時,書中還探討中成藥製劑的開發與改善,為逍遙散的現代化推廣提供了寶貴的參考依據。將傳統中醫藥理與現代科學緊密結合,是本書的一大特色。 【實用價值與學術意義】 本書結構縝密、條理清晰,將傳統與現代結合,對逍遙散的解讀不僅是對經方的致敬,更為中醫臨床與科學研究提供了有價值的素材。無論是中醫學習者、臨床醫師,還是對中醫藥理研究感興趣的讀者,都能從中獲益匪淺。 本書特色:本書介紹逍遙散的歷史淵源、方劑組成及臨床應用,兼顧傳統經典與現代研究,涵蓋經方溯源、方名釋義、藥物臨床藥理、功效主治、類方解析以及現代實驗室與中成藥製劑研究,結構縝密,條理分明。特別是對逍遙散及其加減衍化方的詳細分析,從理論到應用一應俱全,既為讀者提供深入理解中醫經方的背景,又為臨床提供了參考。
  • 上篇 經典回顧
  • 第一章 綜述與概要
    • 第一節 溯本求源
      • 一、經方出處
      • 二、方名釋義
      • 三、藥物組成
      • 四、使用方法
      • 五、方歌
    • 第二節 經方集注
    • 第三節 類方簡析
      • 一、四逆散
      • 二、當歸芍藥散
      • 三、丹梔逍遙散(加味逍遙散)
  • 第二章 臨床藥學的基礎知識
    • 第一節 主要藥物的功效與主治
      • 一、當歸
      • 二、芍藥
      • 三、白朮
      • 四、茯苓
      • 五、柴胡
      • 六、薄荷
      • 七、甘草
      • 八、生薑
    • 第二節 主要藥物的作用機制
      • 一、柴胡
      • 二、當歸
      • 三、白芍
      • 四、白朮
      • 五、茯苓
      • 六、甘草
    • 第三節 逍遙散功效與主治
      • 一、肝脾不調證
      • 二、肝鬱血虛證
      • 三、衝任失調諸症
  • 第三章 源流探索與方劑解析
    • 第一節 源流
      • 一、淵源於漢代
      • 二、成方於宋代
      • 三、充實於明清
      • 四、發展於現代
    • 第二節 古代醫家方論
    • 第三節 現代醫家方論
  • 中篇 臨床應用新論
  • 第一章 逍遙散方的臨床應用概述
    • 第一節 古代臨證回顧
    • 第二節 現代臨證概述
      • 一、單方妙用
      • 二、多法並用
  • 第二章 逍遙散方的臨床思維與原則
    • 第一節 臨證要點
    • 第二節 與類方的鑑別要點
    • 第三節 臨證思路與加減
    • 第四節 臨證應用調護與預後
  • 第三章 臨床實踐與疾病分析
    • 第一節 內科疾病
      • 一、呼吸系統疾病
      • 二、循環系統疾病
      • 三、消化系統疾病
      • 四、泌尿系統疾病
      • 五、內分泌系統疾病
      • 六、風溼性疾病
      • 七、精神系統疾病
    • 第二節 婦科疾病
      • (一)更年期症候群
      • (二)痛經
      • (三)月經不調
      • (四)帶下病
      • (五)妊娠脅痛
      • (六)陰癢
      • (七)乳腺增生
      • (八)經前期症候群
      • (九)黃體化未破裂卵泡症候群
      • (十)經前期緊張症候群
      • (十一)崩漏
      • (十二)閉經
      • (十三)卵巢囊腫
      • (十四)子宮肌瘤
      • (十五)產後缺乳
      • (十六)不孕
      • (十七)高催乳素血症
    • 第三節 男科疾病
      • (一)陽痿
      • (二)早洩
      • (三)慢性前列腺炎
      • (四)慢性附睪炎
      • (五)不射精
      • (六)男性乳房發育
    • 第四節 兒科疾病
      • (一)小兒遺尿症
      • (二)小兒厭食症
      • (三)兒童性早熟
      • (四)精神運動性癲癇
    • 第五節 皮膚科疾病
      • (一)痤瘡
      • (二)黃褐斑
      • (三)扁平疣
      • (四)面部圓盤狀紅斑性狼瘡
      • (五)帶狀皰疹
      • (六)斑禿
      • (七)皮膚搔癢症
      • (八)白癜風
      • (九)脫髮
    • 第六節 耳鼻喉科疾病
      • (一)耳鳴
      • (二)慢性咽炎
      • (三)功能性發音障礙
    • 第七節 眼科疾病的診治探討
      • (一)視網膜病變
      • (二)視神經炎
      • (三)視神經萎縮
      • (四)青光眼
      • (五)乾眼症
      • (六)玻璃體混濁
      • (七)視瞻昏渺
    • 第八節 其他疾病的臨床應用
      • (一)頭痛
      • (二)梅核氣
  • 下篇 現代研究
  • 第一章 現代實驗研究的綜述
    • 第一節 逍遙散全方研究
      • 一、對消化系統的作用
      • 二、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 三、調節內分泌和激素水平的作用
      • 四、改善微循環作用
      • 五、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 六、對應激性損傷的保護作用
    • 第二節 主要組成藥物的藥理研究
      • 一、柴胡
      • 二、當歸
      • 三、白芍
      • 四、白朮
      • 五、茯苓
      • 六、甘草
  • 第二章 經方應用的現代研究
    • 一、鄧中甲臨床運用逍遙散經驗
      • 1.對逍遙散的認識
      • 2.對逍遙散的加減運用
    • 二、蘇忠德丹梔逍遙散治療溼疹的經驗
    • 三、連建偉運用加味逍遙散驗案二則
  • 附:歷代逍遙散加減方(選編)
  • 參考文獻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