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慈航法師開示語錄:菩提心影.人生篇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6/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7519295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佛法誠難言哉!「順俗則乖真」,「契真則違俗」。求其應機、當理,事固非易。雖淡乎無味,理合見笑於下士;而眾生多愚,曷若婆婆和和,以方便為門而導令漸入哉!法師之說法也,義務通俗,說必可聽;粗言細語,莫不隨心敷奏,裴然成章。時復假以因明量論,用堅信者之情。所列表式,尤見左右逢源,縱橫無礙之妙,方便化俗之功,實有足多者。若泥跡以求之,拘於教量,則失之此老矣。
  • 菩提心影編印緣起/慈航菩薩
  • 菩提心影序/印順導師
  • 一 人生問題
  • 二 怎樣做人
  • 三 怎樣才叫做一個完全的人
  • 四 佛學與人生之關係
  • 五 佛教的人生學
  • 六 佛教的人倫學
  • 七 人間佛教
  • 八 建設人間淨土
  • 九 人類的道德究竟有沒有標準
  • 十 人和畜究竟在什麼界線上分別
  • 十一 改造人心以謀世界和平
  • 十二 佛教與社會之關係
  • 十三 五戒十善是做人的根本
  • 十四 六度四攝是成佛之正因
  • 十五 隨機設化的佛教
  • 十六 佛教是正信積極而生利的
  • 十七 正信佛教徒應有的認識
  • 十八 研究宇宙人生觀的結論
  • 十九 怎樣才可達到自由平等博愛之目的
  • 二〇 佛教文化對於人心有沒有轉移的能力
  • 二一 各進天職
  • 二二 怎樣轉凡成聖
  • 二三 為什麼要聞法
  • 二四 為甚麼要皈依三寶
  • 二五 我們為甚麼要學佛
  • 二六 佛法怎樣到民間去
  • 二七 畸形的佛教
  • 二八 怎樣叫做大乘
  • 二九 怎樣才可以解脫煩惱
  • 三〇 怎樣叫做清淨
  • 三一 怎樣做一個真正的佛教徒
  • 三二 我對於在家學佛的一點希望
  • 三三 以佛法融攝一切學術
  • 三四 世間學說與佛法不同之點
  • 三五 佛教與一般宗教之異同
  • 三六 佛法之究竟與方便
  • 三七 佛教與佛學
  • 三八 佛教對於因果的原則是怎樣說明
  • 三九 因果真是有的嗎
  • 四〇 因果的研究
  • 四一 拜佛的意義
  • 四二 女子學佛有什麼影響
  • 四三 什麼是觀世音菩薩
  • 四四 什麼叫做盂蘭盆
  • 四五 佛教偉大的三種精神
  • 四六 弘法與護法的關係
  • 四七 佛法就是佛法
  • 四八 求學的態度
  • 四九 彌勒內院定名的意義
  • 五〇 七喻談
  • 五一 脫苦希望
  • 五二 得樂希望
  • 五三 作人希望
  • 五四 成佛希望
  • 慈航大師事略
  • 人間佛教導師——偉大的慈航菩薩/隨緣法師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