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语言类型学教程
作者
:
出版日期
:
2024/06/01
閱讀格式
:
EPUB
ISBN
:
9787301338704
- 封面
- 版权
- 目录
- 第二版修订说明
- 前言
- 术语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语言类型学:属性、发展、目标和任务
-
1.2 传统的形态语言类型学
-
1.3 语言类型学的研究程序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
第二章 语音和音系类型
-
2.1 音段音位及其共性
-
2.2 超音段音位:音调高低和强弱重轻
-
2.3 韵律类型学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
第三章 词汇类型学
-
3.1 “词汇类型学”的定义
-
3.2 词汇类型学的发展与现状
-
3.2.1 “自然语义元语言”理论
-
3.2.2 心理语言学与词汇类型学相结合的研究
-
3.2.3 基于“框架”的跨语言比较
-
3.2.4 语义关联模式的数据库开发
-
-
3.3 词汇类型学的研究方法
-
3.3.1 方法论基础
-
3.3.2 语言样本的择取
-
3.3.3 研究对象的确定
-
3.3.4 工作程序介绍
-
-
3.4 案例介绍:水中运动动词
-
3.4.1 水中运动动词的基础义
-
3.4.2 水中运动动词的引申义
-
-
3.5 对汉语词汇研究的启示
-
3.5.1 词汇类型学为语义特征分析提供新的依据
-
3.5.2 词汇类型学有助于揭示语义演变的规律
-
3.5.3 词汇类型学为词汇历史演变研究提供新手段
-
-
3.6 小结
-
参考文献
-
-
第四章 词类类型
-
4.1 开放性词类
-
4.2 封闭性词类
-
4.2.1 代词
-
4.2.2 与名词相关的功能词
-
4.2.3 与动词相关的功能词
-
4.2.4 连词及其他
-
-
4.3 小结
-
参考文献
-
-
第五章 基本论元配置类型
-
5.1 基本论元的形态标志类型
-
5.2 与动词相关的名词性成分的形态蕴含共性
-
5.3 句法主宾格和句法施通格
-
5.4 小结
-
参考文献
-
-
第六章 语序类型
-
6.1 与语序相关的基本概念
-
6.1.1 语序与语序单位
-
6.1.2 语序与形态
-
6.1.3 基本语序
-
-
6.2 名词短语语序
-
6.2.1 名词短语内部语序总体基本情况
-
6.2.2 指示词和名词
-
6.2.3 数词和名词
-
6.2.4 形容词和名词
-
6.2.5 领有成分与名词
-
6.2.6 关系小句和名词
-
6.2.7 复数词和名词
-
-
6.3 动词短语语序
-
6.3.1 小句语序
-
6.3.2 否定小词和动词
-
6.3.3 动词与旁置词短语
-
6.3.4 主要动词和助动词
-
6.3.5 系动词和述谓词
-
-
6.4 从句语序
-
6.4.1 标句符和从句
-
6.4.2 状语从句和主句
-
-
6.5 语序共性的解释
-
6.5.1 优势与和谐
-
6.5.2 语义靠近和可别度领先
-
-
6.6 小结
-
参考文献
-
-
第七章 与名词短语相关的数、性、人称范畴
-
7.1 数范畴
-
7.2 性范畴
-
7.3 人称范畴
-
7.4 小结
-
参考文献
-
-
第八章 领属结构与致使结构
-
8.1 领属结构
-
8.1.1 名词性领属结构编码类型
-
8.1.2 编码形式跟领有者生命度的相关性
-
8.1.3 编码形式跟领属关系次范畴的相关性
-
-
8.2 致使结构
-
8.2.1 致使结构的编码方式
-
8.2.2 影响编码选择的其他主要功能因素
-
-
8.3 小结
-
参考文献
-
-
第九章 形态类型
-
9.1 形态类型学的演进
-
9.2 格标记
-
9.2.1 格标记的区别作用
-
9.2.2 格标记模式
-
-
9.3 一致关系
-
9.3.1 从名词、代词到动词
-
9.3.2 “一致”类型
-
-
9.4 标记位置
-
9.4.1 从“附核/附从标记”到“标记位置”
-
9.4.2 小句结构的标记位置
-
9.4.3 领属结构的标记位置
-
9.4.4 标记位置的整体类型
-
-
9.5 其他形态类型
-
9.5.1 附缀
-
9.5.2 重叠
-
-
9.6 小结
-
参考文献
-
-
第十章 “时-体-情态”类型
-
10.1 时范畴类型
-
10.2 体范畴类型
-
10.2.1 空间视点体
-
10.2.2 时间视点体
-
-
10.3 行为类型、情状类型与句子体之间的关系
-
10.4 情态范畴及其编码类型
-
10.4.1 语气与情态的关系
-
10.4.2 情态的分类
-
10.4.3 情态的编码方式
-
10.4.4 时-体-情态的跨语言共性
-
-
10.5 小结
-
参考文献
-
-
第十一章 历时类型学
-
11.1 历史语言学、语言历时研究和历时类型学
-
11.2 历时类型学与历史语言学
-
11.3 历时类型学与语法化
-
11.4 类型学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的交汇
-
11.5 小结
-
参考文献
-
-
第十二章 区域类型学
-
12.1 语言空间分异研究
-
12.1.1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地理转向——波浪扩散模型
-
12.1.2 方言语法学派对地理分异的关注——地理语言学
-
12.1.3 新语言学派主张的区域视角——区域语言学
-
12.1.4 布拉格学派的贡献——“语言区域联盟”
-
12.1.5 放眼世界的探索——广义的区域语言学
-
12.1.6 解锁地理分布非均质性的钥匙——地理类型学
-
12.1.7 语言类型学对地理因素的注视——区域类型学
-
12.1.8 各研究方向的异同点
-
-
12.2 语言区域
-
12.2.1 代表性的语言区域
-
12.2.2 区域规模
-
12.2.3 区域边界的模糊性
-
12.2.4 方言/语言地理连续体与特征扩散
-
12.2.5 空间的连续性问题
-
12.2.6 中心—边缘模型
-
-
12.3 重要类型参项的区域特征
-
12.3.1 音系类型的区域特征
-
12.3.2 词类的区域特征
-
12.3.3 形态的区域特征
-
12.3.4 语序类型的区域特征
-
12.3.5 论元配置类型的区域特征
-
12.3.6 时体标志的区域特征
-
12.3.7 语法化的区域特征
-
-
12.4 语言空间分异的主要形成机制——语言接触
-
12.4.1 语言接触的微观结果——“特征变异—型变”连续统
-
12.4.2 语言接触的中观结果——“扩散区—留存区”连续统
-
-
12.5 区域类型格局——同源裂变和地理聚变的纵横交错
-
12.5.1 地理因素——中国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
12.5.2 文化因素——来自文化中心的压力
-
12.5.3 人口因素——移民
-
-
12.6 结语
-
12.6.1 小结
-
12.6.2 遗留问题
-
12.6.3 展望
-
-
参考文献
-
-
第十三章 语义图
-
13.1 语义图基本概念
-
13.2 类表格语义图
-
13.3 多点连接语义图
-
1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
第十四章 田野调查和描写
-
14.1 调查计划和清单
-
14.1.1 调查计划
-
14.1.2 调查清单
-
-
14.2 语言取样
-
14.3 语言转写与标注
-
14.3.1 语言标注的来源与发展
-
14.3.2 莱比锡标注系统及其框架下的标注体系
-
14.3.3 语法范畴标签
-
14.3.4 以汉语作为元语言的标注
-
-
14.4 小结
-
参考文献
-
-
第十五章 理论解释
-
15.1 蕴含共性描写和类型学的功能解释
-
15.1.1 蕴含共性和“四缺一”真值表
-
15.1.2 解释之一:可能性等级
-
15.1.3 解释之二:两因素互动
-
-
15.2 语言的经济性和像似性
-
15.2.1 语言经济性
-
15.2.2 语言像似性
-
-
15.3 六大像似性
-
15.3.1 声音像似性
-
15.3.2 复杂度像似性
-
15.3.3 事理顺序像似性
-
15.3.4 语义距离像似性
-
15.3.5 可别度领先像似性
-
15.3.6 功能-形式共变律
-
-
15.4 小结
-
参考文献
-
- 北京大学出版社语言学教材方阵
- 封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