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社會心理學(總論與個體):由簡史理論至研究方法,再從自我認識到態度改變,一本書反映當代社會心理學的輪廓

出版日期
2023/10/03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57666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思想性×科學性×繼承性×創新性
理論性×應用性×學術性×可讀性

詳細介紹多個經典的實證研究過程,
反映當代社會心理學的輪廓與面貌!

從足球賽到學術演講,每一種社會情境都含有大量資訊?
看到猛獸時,人類是先做出逃跑的動作才產生出恐懼這一情緒?
接吻涵義因人而異,南非的東加人初見歐洲人接吻時覺得髒死了?
對於不同議題,每個人都抱持著不同的態度?這些態度來源於何處?

「幾乎有多少位社會心理學家,就有多少種關於社會心理學的定義。」──Elliot Aronson

【社會心理學簡介】
首先說明了社會心理學的定義爭議和定義分析,並探討了社會心理學與常識的關係。接著介紹了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包括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範圍和主要內容,以及不同的研究取向和學科性質。

【簡史和理論】
這一章節描述了社會心理學的發展歷程,從早期的研究到現代的全球擴張和跨學科研究。同時,還介紹了幾種社會心理學的理論視角,包括社會學習視角、社會文化視角、進化論視角和社會認知視角。

【研究方法】
本章首先介紹了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問題來源,包括過去的研究和個人觀察體悟。接著,詳細解釋了不同的研究方法論,包括實證主義方法論、人文主義方法論和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此外,還提到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原則和具體方法,如觀察法、調查法和實驗法等。

【自我】
該章節分為四個小節,介紹了自我概念的結構和功能,自我認識的動機和途徑,以及自尊和自我呈現等相關議題。

【社會認知】
本章包括社會認知的定義、形成印象的過程、社會推斷和歸因等內容。此外,還介紹了內隱社會認知和具身社會認知兩個重要的研究領域。內隱社會認知探討了人們在無意識中形成和處理社會資訊的過程,而具身社會認知則關注身體經驗如何影響人們對社會世界的認知和評價。

【態度與態度改變】
該章節首先介紹了態度的定義、特徵和結構,並討論了外顯態度和內隱態度之間的關係。接著,探討態度形成和改變的過程,包括態度的來源和相關的理論。此外,本章還涵蓋了如何透過勸導來改變他人的態度,以及態度的測量方法。

▎最常見自我呈現形式【逢迎討好】
──也許有反效果,但真的很好用!
若知道某個一直讚美你的朋友說的都是假話,
或者是有著其他目的,那麼你還會喜歡他嗎?
不一定!我們總是願意相信自己是受別人喜歡的,
而不願意相信別人對我們的誇讚是假的。
因此,逢迎討好是一種很有效的自我呈現策略。

▎並不常見自我呈現形式【威脅】
──雖然很怪,但我希望你怕我!
大學老師通常希望學生怕自己,會使用「當掉」手段來威脅學生,
這樣,學生就會不敢逃課,並且在上課的時候積極回答問題。
白宮前助理曾說只要能被人尊重和敬畏,他不會在乎別人是否喜歡他。

▎挺獨特自我呈現形式【榜樣化】
──我苦但我堅強,請為我鼓掌!
有些人會透過誇大自己所遭遇的悲慘待遇或者承受過的苦難,
表現出自己的堅韌不拔,讓別人對自己肅然起敬,以自己為榜樣。
為了在別人心目中塑造出品德高尚的形象,通常會採用榜樣化的策略。

▎無助擺爛自我呈現形式【哀求】
──我無助,真的需要你的幫助!
有些人會表現很嬌弱,做出楚楚可憐的樣子,以此來吸引異性;
有些人會透過聲稱自己不會使用洗碗機或洗衣機來逃避做家務。
若透過哀求能獲得想要的東西,人們會誇大自己的無知和脆弱。
但是在一些極端情況下,這種傾向會造成憂鬱和其他心理困難。


本書特色:本書以清晰的架構呈現了社會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原則,並深入探討了自我、社會認知、態度和態度改變等核心領域。其中,讀者可以了解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以及不同的理論視角,從而建立對社會心理學的全面理解。
  • 前言
  • 第一章 社會心理學簡介
    • 第一節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 第二節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範圍與主要內容
    • 第三節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取向
    • 第四節 社會心理學的學科性質
  • 第二章 社會心理學簡史和理論
    • 第一節 社會心理學簡史
    • 第二節 社會心理學的理論視角
  • 第三章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 第一節 社會心理學的問題來源
    • 第二節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方法論
    • 第三節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原則
    • 第四節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具體方法
  • 第四章 自我
    • 第一節 自我概念概述
    • 第二節 自我認識
    • 第三節 自尊
    • 第四節 自我呈現
  • 第五章 社會認知
    • 第一節 社會認知概述
    • 第二節 印象形成
    • 第三節 社會推斷
    • 第四節 歸因
    • 第五節 內隱社會認知
    • 第六節 具身社會認知
  • 第六章 態度與態度改變
    • 第一節 態度概述
    • 第二節 態度的形成與改變
    • 第三節 態度的測量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