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中国文化小史》以中国文化的普及为出发点,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和短小精悍的篇幅,叙述了自原始社会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各历史时期文化的特征、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大众对文化史的需求。《中国文化小史》自出版以来,赢得了众多读者的青睐和好评。此次出版的《中国文化小史》,以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多个版本为底本,反复校勘十余次,并适当增加了一些插图和知识性注解,不仅完美再现了原汁原味的大师力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 封面
- 序
-
第一章 什么是中国文化?
-
文化的意义
-
研究中国文化问题之困难
-
研究中国文化问题的几条歧路
-
正确的来源
-
平均的叙述
-
活动的描写
-
我们这本小册子的主旨
-
中国文化之八时期
-
古代之文化
-
春秋战国时代
-
统一帝国之出现
-
怀疑的时代
-
新建设的成功
-
保守的时期
-
新时代之曙光
-
新时代之出现
-
我们的努力
-
-
第二章 有史以前的中国人民
-
中国历史的托始期
-
最古的人类
-
汉族西来说之考察
-
上古人类分布之状况
-
上古的文化中枢
-
黄河流域特别发展的原因
-
最初之生活
-
山居与水居
-
最初的饮食
-
居住的进化
-
无衣时代
-
用具的进化
-
社会的组织
-
婚姻的进化
-
财产与货币观念
-
最初之宗教
-
文字的起原
-
由行国到居国
-
部落的合并
-
由女性中心到男性中心
-
政治组织之进化
-
战争之进化
-
美术的起原
-
-
第三章 宗法社会与封建制度之进化
-
洪水之袭来
-
有史时代的开始
-
所谓黄金时代
-
贵族政治的成立
-
官制之进化
-
洪水之治平
-
天文历象的进步
-
伦理观念的发达
-
君王权力的扩大
-
农业社会的确定
-
夏的文化
-
《洪范》的伦理观念之研究
-
商朝的崛起
-
商朝民族的研究
-
商人与古代东方民族之关系
-
商朝文化之特色
-
周朝的兴起
-
东西民族之冲突
-
周朝对付东方民族的策略
-
封建制度之创造
-
封建之情形
-
周初之文化
-
宗法社会之成熟
-
《周礼》之传注
-
井田制度之传疑
-
研究古史的今古文之争
-
-
第四章 从上古文化到中古文化的特变期——春秋时代
-
封建社会之破裂
-
春秋以前中国境内民族分布之情形
-
北方民族之同化
-
西方民族之同化
-
南方民族之同化
-
东南民族之开化
-
东北民族之同化
-
异民族同化以后之影响
-
封建制度之破裂
-
贵族政治之失势
-
宗法社会之崩坏
-
农业经济的破坏
-
文化之转变期
-
-
第五章 古代文化的成熟期——战国时代
-
从春秋到战国
-
新国家的出现
-
大都市的兴起
-
商业化的倾向
-
社会风气之变更
-
学问的解放
-
布衣卿相之局
-
游说的风气
-
各派思想之成熟
-
儒家
-
墨家
-
道家
-
法家
-
阴阳家
-
综论各派思想
-
南方新文学之出现
-
-
第六章 大帝国的出现
-
从分裂到统一
-
郡县制之成立
-
秦始皇对于后世的影响
-
贵族势力之反动
-
贵族革命与平民革命
-
封建势力之反动
-
汉与匈奴的竞争
-
汉与西域之交通
-
希腊文化之输入中国
-
印度文化之输入中国
-
东北、东南、西南之相继开化
-
汉初学派之争
-
经学之成立
-
今古文经学之争
-
汉初的重农抑商政策
-
社会之不平均现象
-
王莽的社会革命
-
社会革命的反动
-
东汉初之平定匈奴
-
东汉初之平定西域
-
羌患之起
-
宦官与外戚之争
-
儒教中心之东汉
-
-
第七章 怀疑与黑暗时代
-
大帝国之破裂
-
儒学之反动与怀疑
-
道家思想之复活
-
道教之出现
-
新文学之成功
-
封建势力之反动
-
异民族之侵入中国
-
五胡之分析
-
匈奴民族的盛衰
-
氐羌之同化
-
鲜卑的统制中国
-
鲜卑的汉化
-
印度思想的输入
-
东西交通之复开
-
南部中国之开化
-
-
第八章 新文化成熟时代
-
黑暗与光明
-
异民族之完全同化
-
佛教之流行及发展
-
佛教之发展于民间
-
中国自创之佛教
-
由分裂而统一
-
艺术上所受西方文化之影响
-
绘画之发展
-
音乐之进步
-
建筑雕刻之进步
-
诗歌之新体制
-
小说之流行
-
戏剧之出现
-
南北文化之分野
-
社会阶级的分化
-
均田制之实行
-
-
第九章 隋唐帝国的黄金时代
-
由分裂趋统一
-
北周的工作
-
隋代大帝国的成立
-
运河之开凿
-
科举制之兴起
-
与日本的交通
-
唐太宗的治绩
-
突厥之破灭
-
极盛时代之唐朝
-
唐代的东西交通
-
诸宗教之输入
-
玄奘之西行求法
-
唐帝国之黄金时代
-
由盛而衰
-
唐帝国之经济力
-
诗歌之极盛
-
散文的革新
-
绘画之进步
-
音乐之发达
-
唐代人的生活
-
-
第十章 文化的收敛与民族的屈辱
-
唐帝国之病征
-
黑暗之五代
-
外患之日深
-
统一之复现
-
苟安的思想
-
文学的复兴
-
诗的发展
-
词的发展
-
艺术的发展
-
变法革新的失败
-
黄河流域的再陷
-
蒙古人之崛起
-
蒙古人对于世界文化的影响
-
东西交通的开辟
-
理学的盛行
-
喇嘛教之流行
-
戏曲的发达
-
-
第十一章 东西交通之初启与民族精神之复兴
-
宋末的民族思想
-
明太祖之平民革命
-
明太祖之专制手腕
-
八股文之成立
-
道学之统一思想
-
航海事业之发展
-
欧人之东来
-
阳明学派之兴起
-
明代之传奇
-
长篇小说的发达
-
文学批评的发达
-
浪漫派之流行
-
罗马旧教之输入
-
教会对于中国学术界的贡献
-
中国人之南洋殖民
-
-
第十二章 民族思想之成熟与考证学之兴
-
厌世浪漫复归实际
-
东林学派之兴起
-
实践哲学的发端
-
流寇之祸与社会的扰乱
-
种族之痛
-
学者的觉悟
-
实践学派的兴起
-
民族思想与下层社会的宗教之关系
-
清圣祖的内治
-
外蒙古之收服
-
新疆、青海的开拓
-
西藏的喇嘛教
-
中俄之势力
-
清初的欧洲人
-
日本与中国
-
考据学之勃兴
-
考据学之鼎盛
-
史学的成绩
-
数学的成绩
-
清初的文学
-
清代的书画
-
清代的戏剧
-
极盛时代的社会风俗
-
-
第十三章 海通以后的文化转变期
-
嘉、道以后的内忧外患
-
五口通商
-
太平军的革命运动
-
湘军的成功
-
宋学的复兴
-
今文派汉学之改革运动
-
留学政策之起
-
富国强兵的思想
-
教案与排外运动
-
清流党之势力
-
中、日战后国民之觉醒
-
戊戌变法之失败
-
反动之失败与维新之再起
-
辛丑以后政府的维新运动
-
留学日本的潮流
-
立宪派之运动
-
同盟会的排满革命
-
民族思想之复活
-
翻译事业之发达
-
清朝终于亡了
-
-
第十四章 民国十七年来的中国文化运动鸟瞰
-
政治热之时代
-
革命中对于社会之改革
-
黑暗复古时代
-
社会运动与政治运动两派之辩难
-
《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
-
胡适与白话文运动
-
白话诗的成立
-
反孔运动
-
注音字母之颁布
-
五四运动
-
翻译的潮流
-
整理国故的潮流
-
科学与反科学之争
-
社会主义的运动
-
民治主义的潮流
-
政党运动的复活
-
农工运动
-
人民自卫的组织
-
国家观念之发达
-
-
第十五章 今后中国文化上之诸问题
-
研究文化史的目的
-
政治理想的问题
-
集权乎分权乎
-
生产与分配
-
国有与民有
-
农国与工国
-
中国民族的问题
-
蒙、藏将脱离中国乎
-
腐化如何清理
-
社会组织之变更
-
旧文化如何处置
-
接受西洋文化之问题
-
中国国民的责任
-
中国未来之大希望
-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