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概要

出版日期
2007/12/0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7301122730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 版权信息
  • 目录
  • 致读者
  • 第1章 应用语言学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
    • 1.1 应用语言学说略
      • 1.1.1 什么是“应用语言学”
      • 1.1.2 世界应用语言学的发展
      • 1.1.3 应用语言学在中国
    • 1.2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成熟与发展
      • 1.2.1 “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 1.2.2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阶段的划分
      • 1.2.3 “对外汉语教学”定名问题
    • 1.3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研究领域的形成
      • 1.3.1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基础
      • 1.3.2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研究领域的分布
      • 1.3.3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研究领域的研究特色
      • 1.3.4 “语言应用研究”与“语言本体研究”
      • 1.3.5 语言教学研究的三个出发点和两个必须考虑的问题
      • 1.3.6 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定位
  • 第2章 语言与语言学习
    • 2.1 语言的本质
      • 2.1.1 语言存在的普遍性
      • 2.1.2 人类语言的创造性
      • 2.1.3 语言结构的系统性
      • 2.1.4 语言使用的社会性
      • 2.1.5 语言机制的生成性
      • 2.1.6 语言功能的交际性
    • 2.2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
      • 2.2.1 关于四个概念
      • 2.2.2 有关第一语言获得的研究
      • 2.2.3 关于第二语言获得生理机制的研究
    • 2.3 第二语言学习的目标
      • 2.3.1 第二语言与Native Language及Native Speaker
      • 2.3.2 怎样评价Native Speaker
    • 2.4 衡量第二语言水平的标准
      • 2.4.1 Native Speaker在应用语言学上的特征
      • 2.4.2 怎样衡量第二语言水平
  • 第3章 语言学与第二语言教学
    • 3.1 作为领先科学的语言学
      • 3.1.1 为什么说语言学是“科学”
      • 3.1.2 为什么说语言学是“领先的”
    • 3.2 历史比较语言学与比较研究方法的借鉴
      • 3.2.1 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与语言学的独立
      • 3.2.2 比较研究方法对诸多学科的影响
      • 3.2.3 第二语言教学对比较研究方法的借鉴
    • 3.3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结构主义思潮
      • 3.3.1 结构主义语言观
      • 3.3.2 结构主义研究方法与结构主义思潮
      • 3.3.3 结构主义语言学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
    • 3.4 乔姆斯基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 3.4.1 乔姆斯基语言学革命及其对各种学科的影响
      • 3.4.2 从心理学角度看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 3.4.3 乔姆斯基从心理学角度对语言的讨论
      • 3.4.4 乔姆斯基语言学对语言教学的意义
    • 3.5 功能主义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 3.5.1 功能语言学
      • 3.5.2 认知语言学
    • 3.6 语言教学与语言学的互动
      • 3.6.1 语言理论对语言教学的影响
      • 3.6.2 语言教学检验语言理论,并为语言理论提出新的课题
      • 3.6.3 语言教学对语言理论的应用过程
  • 第4章 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理论
    • 4.1 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研究的性质
      • 4.1.1 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研究产生的社会背景
      • 4.1.2 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研究的学术基础
    • 4.2 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理论的研究内容
      • 4.2.1 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研究的一些基本概念
      • 4.2.2 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研究所关注的基本问题
    • 4.3 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理论流派
      • 4.3.1 对比分析理论
      • 4.3.2 中介语理论
      • 4.3.3 语言共性理论
      • 4.3.4 认知理论
      • 4.3.5 文化融合与语言混合化理论
      • 4.3.6 监控模式理论
    • 4.4 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研究的方法
      • 4.4.1 研究的基本手段
      • 4.4.2 语料的搜集与处理
  • 第5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选择与应用
    • 5.1 语言教学法的性质与特点
      • 5.1.1 语言教学法的理论性
      • 5.1.2 语言教学法的体系性
      • 5.1.3 语言教学法的传承性和现实性
    • 5.2 历史上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 5.2.1 语法翻译法
      • 5.2.2 直接法
    • 5.3 侧重语言理论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 5.3.1 口语法和情景法
      • 5.3.2 听说法
      • 5.3.3 视听法
      • 5.3.4 交际法
    • 5.4 侧重心理学理论的第二语言教学法
      • 5.4.1 认知法
      • 5.4.2 全身反应法
      • 5.4.3 沉默法
      • 5.4.4 社团语言学习法
      • 5.4.5 自然法
    • 5.5 前苏联第二语言教学法简介
      • 5.5.1 自觉对比法
      • 5.5.2 自觉实践法
    • 5.6 语言教学法的比较与评估
      • 5.6.1 语言教学法的比较
      • 5.6.2 语言教学法的评估
  • 第6章 学习者母语文化传统与跨文化语言教学
    • 6.1 文化的概念与特点
    • 6.2 第二语言教学的跨文化性质
    • 6.3 第二语言教学在教育学上的特殊意义
    • 6.4 学习者母语文化传统与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出版地 中國大陸
  • 語言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