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情緒自控,現代人的心理健康報告:莫名煩躁、情緒失控、放棄理性⋯⋯讀懂情緒心理學,徹底擺脫杏仁核劫持!

作者
出版日期
2022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6263320444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自詡為注重保養的現代人,你的生活方式健康嗎?

心病是由心靈暫時無法面對壓力而引起的,
屬於調節功能障礙,需要靠心理輔導、心理治療來調節。

  【你能感受到壓力嗎】
  有一類人,天生就能夠敏感的覺察到壓力的存在。
  •A型行為模式
  高度成就競爭取向,包括傾向於強烈的自我批評。
  強度時間急迫性,希望能夠同時做一件以上的事。
  容易被激起怒意或是敵意,但未必會明顯的表露。
  •B型行為模式
  對壓力的反應較慢且較弱,通常不會感到太大壓力。
  對事情的發展持順其自然的態度,並不刻意去計較。
  !注意!
  現代醫學已經證明,A型行為模式和冠心病的發生率有很高的關聯性。
  因此,忙碌的現代人應學會讓節奏慢下來,以B型行為模式享受生活。
  
  【你究竟為何抱怨】
  有人已經習慣了抱怨,有人為了找逃避的藉口。
  關於「為何抱怨」,在五千多人的調查中發現:
  有74%的人表示只是為了發洩內心的苦悶,
  有36%的人希望傾聽者能夠幫忙解決問題。
  ►在所有受訪者中,有45.3%的人表示:
  當有人向自己抱怨時,自己會想向對方抱怨更多的事情。
  !注意!
  也就是說,原本想要發洩糟糕的情緒,結果卻接收到別人更多的消極感受;
  希望對方能夠幫忙解決問題,最後卻增添了更多困擾,抱怨真是得不償失。

  【你知道情緒如何產生嗎】
  人腦中有一個部位叫杏仁核,它主管著情緒。
  若杏仁核被切除,將不再感到恐懼或惱怒,並會喪失競爭與合作的動力,
  對自身在群體中的地位茫然無感。也就是說,其情緒不是喪失便是鈍化。
  •所有強烈的情感都與杏仁核有關
  杏仁核就像是一個心理警察,不管來者是誰一律加以質問,
  只為了印證內心最原始的疑問:「這不正是我最恐懼的嗎?」
  而只要讓它找到近似肯定的答案,杏仁核便立刻加以反制,
  點燃神經引信,通知腦部各區──危機來臨!
  !注意!
  杏仁核在接收到外來的感覺訊息後,
  便會從過往的經驗中尋找任何不利的證據。

  【你懂微笑的意義嗎】
  人出生後即有情緒表現,如新生兒或哭或靜。
  •嬰兒期
  只會無意識的微笑和自發式的微笑。
  •滿月後
  看到人的面孔、聽到熟悉的聲音會微笑,屬於無差別的微笑。
  •四個月
  開始認人了,逐漸只對撫養他的人笑,出現了有差別的社會性微笑,
  對熟悉的人會無拘無束的微笑,而對陌生人則帶有一種警惕的注意。
  •學齡期
  隨著社會化加深,他們學會偽裝情感,會看大人臉色,
  也漸漸理解了並不是所有對自己微笑的人都是友善的。
  !注意!
  社會發展賦予了笑的意義,並使微笑的社會意義越來越濃厚。
  可以說,微笑能夠促進人際關係的發展,並有利於人的生存。

  【你知道憤怒的意義嗎】
  憤怒最基本的作用是預示某件事出了錯,並推動我們找到解決方案
  而當你選擇視而不見,便是以自毀的方式來宣洩心中的怒氣,
  你還會為他人的壞行為開綠燈,並拒絕給人修正錯誤的機會。
  請試想,如果對方都不知道你受了傷,又怎麼會向你道歉呢?
  !注意!
  憤怒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本身並不邪惡,
  而真正危險的是那些由憤怒轉化而成的行動。
  • 前言
  • 第一篇 健康心理學
  • 第一章 病由心生
    • 心病比肉體疾病更難治癒
      • 掀起心病的面紗來
      • 你也許真的有心病
      • 心病治療的艱鉅性
      • 有心病非得吃藥嗎
    • 情緒陷阱是造成心病的直接原因
      • 情緒可控嗎
      • 情緒陷阱你有幾個
    • 壓力是心病的罪魁禍首
      • 壓力真的會成病嗎
      • 你能感受到壓力嗎
      • 你的社會支持力量夠強大嗎
    • 怒氣沖天最傷身體
      • 怒傷肝
      • 我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 處理憤怒情緒
    • 恐慌者更容易得病
      • 認清自己
      • 合理看待年齡變化
      • 克服職場倦怠
      • 克服孤獨和寂寞
    • 大起大落會吞噬你的健康
      • 大起大落疾病來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第二章 心情與健康
    • 肉體、心情與健康的關係
      • 生活方式VS身體健康
      • 健康的心靈
      • 身心互動,擁抱健康
    • 「笑」是免疫力的催化劑
      • 笑能提高免疫力
      • 笑以幽默感為基礎
      • 笑是身心健康的「招牌」
    • 「放鬆」是人體的良藥
      • 我們還會度假嗎
      • 放鬆VS緊張
      • 特效的放鬆方法
    • 心靜氣順是健康的基礎
      • 練習靜心
      • 音樂是寧靜之源
      • 淡定沒有錯
    • 生氣就大聲喊出來
      • 衝動是魔鬼
      • 合理發洩
      • 有人能幫你
    • 好心情是健康的資本
      • 提高你的幸福感
      • 解決自己的不愉快
      • 悅納自我
  • 第三章 活出健康的心態
    • 寬恕有助於康復
      • 寬恕不代表無能
      • 寬恕「壞人」,解放自己
      • 寬恕自己,愉悅身心
    • 放下就是快樂
      • 知足常樂
      • 分手快樂
    • 積極的心態是健康的根本
      • 自然心態看待「比較」
      • 專注於積極的事物
      • 避免跟消極的人交談
      • 記得獎勵自己
    • 學會享受生活
      • 保持感恩的心
      • 留給自己放鬆的時間
      • 提高精神享受能力
    • 保持年輕的心,像孩童一樣看待世界
      • 裝嫩未嘗不可
      • 不斷充電
      • 保持好奇心
    • 不害怕疾病是打敗病魔的關鍵
      • 控制患病後的情緒
      • 胸懷坦蕩,病魔遠離
    • 學會隨時調整自己的心態
      • 擺脫嫉妒心理
      • 克服自卑情緒
      • 及時反省自己
  • 第四章 當自己的心理醫生
    • 情緒的氣象臺─胃
      • 案例一:弱不禁風的林黛玉
      • 案例二:體重暴增的陸文斯基
      • 急性壓力─胃酸分泌增多
      • 慢性壓力─消化不良
      • 上班族的無奈
    • 緊張煩躁情緒中的腹瀉和便祕
      • 規律運動
      • 調理飲食
      • 放鬆情緒
    • 從皮膚看身心健康問題
      • 高壓力下臉色「難看」
      • 臉色代表精神狀態
      • 中醫的「察言觀色」
    • 究竟是什麼搶走了我們的食慾
      • 壓力過大
      • 以瘦為美的價值觀
      • 不良的生活方式
    • 關於睡眠的心理問題
      • 害怕做夢
      • 對過失不能釋懷
      • 對童年創傷的記憶
      • 過於依賴物理環境
    • 找到自己的情緒變化點
      • 消極有害健康
      • 我的情緒我做主
  • 第二篇 情緒心理學
  • 第五章 控制情緒是一門藝術
    • 情緒的操縱在於自身
      • 誰在影響情緒
      • 如何控制情緒
    • 心浮氣躁是阻礙成功的絆腳石
      • 你心浮氣躁了嗎
      • 這樣才有可能成功
      • 離浮躁遠一些
    • 悲觀會讓你不快樂
      • 悲觀者與樂觀者
      • 快樂就在身邊
    • 情緒的失控總帶有很大的盲目性
      • 情緒失控是盲目的
      • 人人都需要控制情緒
      • 情緒控制一二三
    • 依賴是進步的大敵
      • 依賴哪來的
      • 獨立如此重要
      • 通向獨立的路
    • 憂慮會造成巨大的壓力
      • 憂慮哪來的
      • 活在當下,認清未來
      • 做個精明的人
    • 嫉妒是痛苦的製造者
      • 羨慕,嫉妒,恨
      • 豁然開朗
    • 切莫讓情緒失控
      • 情緒是這樣產生的
      • 杏仁核的威力
      • 熟悉它,控制它
  • 第六章 抱怨與憤怒的傷害
    • 抱怨是心理健康的大敵
      • 抱怨帶來的不開心
      • 為什麼要抱怨
      • 化解抱怨
    • 抱怨與人際關係
      • 抱怨趕走了朋友
      • 從我做起
    • 是沉默還是爆發
      • 爆發型
      • 隱忍型
      • 脾氣也有風格
      • 如何改變
    • 批評者與聲援者
      • 批評得很痛快
      • 無根據的聲援
      • 傾聽與分析
    • 抱怨導致憤怒
      • 抱怨憤怒的循環
      • 原因各異
    • 憤怒的解決管道
      • 為什麼憤怒
      • 愛自己,少憤怒
      • 平心靜氣
      • 閉口傾聽
      • 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 交換角色
      • 理性控制
    • 沒有抱怨和憤怒的世界
      • 不抱怨運動
      • 憤怒是自己的選擇
      • 負面情緒是客觀存在的
  • 第七章 自卑與恐懼是成功的大敵
    • 自卑多數都是盲目的
      • 別和第一名比
      • 和自己比
      • 只有特點,沒有缺點
    • 要學會自我評價和判斷
      • 重複的威力
      • 自卑也是一種習慣
      • 優缺點各半
    • 告別擾人的「應該」
      • 真的應該嗎
      • 各種各樣的「應該」
      • 拋棄「應該」
    • 換個思考方式認識錯誤
      • 事情的多面性
      • 換個角度更精彩
      • 世界的多樣性
      • 背面也精彩
    • 當自卑發展為恐懼
      • 自卑與恐懼
      • 自卑是源頭
      • 對抗恐懼
    • 走出艱難的第一步
      • 挺直走路
      • 眼神堅定
      • 當眾發言
      • 公共場合的訓練
      • 補償作用
    • 建立自信的人生
      • 相信自己
      • 行為改變自信
      • 自信的楷模
  • 第八章 走出空虛與憂鬱的人生
    • 空虛與人生目標的缺失
      • 沒有目標的空虛
      • 樹立理想
      • 熱愛生活
      • 提升自己
    • 忙碌不一定不空虛
      • 故事一
      • 故事二
      • 換來換去的忙碌
      • 執著的忙碌
      • 為目標而忙碌
    • 由空虛走進憂鬱
      • 空虛的延續
      • 清楚認知
      • 告別空虛
    • 寫下自己的夢想
      • 為夢想列一個清單
      • 夢想的時間框架
      • 使用夢想清單
      • 檢查時間
      • 夢想也分層次
    • 如果你想充實就要追逐你的夢想
      • 有夢想才快樂
      • 有夢想才充實
      • 追逐你的夢想
    • 欲望是告別空虛的良藥
      • 可怕的空虛
      • 欲望帶來成績
      •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 美味生活
  • 版權頁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