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中国现代戏剧的发生和晚清到民国初年的中西戏剧文化交流有着极为密切而直接的关系。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这一时段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相当大的误区,其原因主要是在于我们习惯性地把西方戏剧看作一个连续一致的整体,以易卜生式的戏剧作为现代戏剧唯一合法的存在形态,因而完全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清末出访欧洲的国人所观看和接受的实际是十九世纪西方的主流戏剧,它属于可称之为“维多利亚时代戏剧”的完全不同的剧场史范畴。
本书的基本目标就是希望通过重新检阅晚清国人出访欧洲留下的观剧笔记材料,对中
本书的基本目标就是希望通过重新检阅晚清国人出访欧洲留下的观剧笔记材料,对中
- 封面页
- 书名页
- 版权页
- 目录
-
导言
-
一、本书写作的基本目标
-
二、十九世纪的西方演剧
-
三、晚清国人对十九世纪西方演剧的接受
-
四、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
-
-
第一章 文学建制与作为问题的剧场:晚清使臣西方观剧史料的认识框架
-
一、从钱锺书之议曾纪泽说起
-
二、文学建制和作为问题的剧场
-
三、晚清使臣观剧史料的当代论述及其问题
-
四、戏剧研究的重新语境化
-
-
第二章 百戏杂剧,鱼龙曼衍——清使泰西观剧录
-
一、问题
-
二、百戏杂剧——十九世纪晚期西方演剧的总体格局
-
三、“戏曲”——作为叙事性戏剧的情节剧和歌舞剧
-
四、鱼龙曼衍、奇技淫巧与格致之学——如何看待欧洲剧场的舞台艺术
-
五、结论
-
-
第三章 张德彝使西“述奇”中记载的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演剧
-
一、张德彝使西“述奇”观剧史料的理解视角
-
二、伦敦“戏园”: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剧场状况
-
三、剧场中的文学——以《基督山伯爵》和《美女与野兽》为例
-
四、亨利·欧文杰作《马铃声》
-
五、帝国舞台上的环游地球之旅
-
六、结语:张德彝使西“述奇”观剧史料的学术价值
-
-
第四章 “热闹热闹眼睛”:晚清图像中的十九世纪西方演剧——李石曾编撰之《世界·演剧》发覆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李石曾和《世界》画刊第二期《演剧》
-
三、比较的框架
-
四、“西洋之戏园”的主要特征
-
五、“屋碑罗”:歌剧作品和《莱茵的黄金》里的机械操作
-
六、文学性戏剧或情节剧
-
七、默剧和笑剧
-
八、景观剧:“用机械的效果娱乐眼睛!”
-
九、结语
-
-
第五章 “专主装点情节,不尚炫耀”:郭嵩焘、曾纪泽观看亨利·欧文《哈姆雷特》演出考辨
-
一、1879年,郭嵩焘、曾纪泽在兰心剧院
-
二、1879年,郭嵩焘、曾纪泽在兰心剧院:布拉姆·斯托克的记述
-
三、维多利亚时代的莎士比亚戏剧演出:一般性的特征
-
四、维多利亚时代的莎士比亚戏剧演出:以查尔斯·基恩和赫伯特·特里为例
-
五、亨利·欧文在兰心剧院制作的《哈姆雷特》
-
六、亨利·欧文在兰心剧院制作的《哈姆雷特》:“专主装点情节,不尚炫耀”
-
七、史料,推论,语境——关于方法的思考
-
-
第六章 从巴黎歌剧院到中华戏曲音乐院——例说现代戏剧的国家想象
-
引言:从国家大剧院说起
-
第一部分 巴黎“倭必纳”:晚清国人记述的巴黎歌剧院
-
第二部分 中华戏曲音乐院:全国统一背景下的国家文化建设
-
结语:现代戏剧的国家想象
-
- 附录一 十九世纪的西方人怎样看中国戏
- 附录二 莎士比亚戏剧在中国最早的演出——基于《北华捷报》《字林西报》的历史考察
- 致谢
- 后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