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收录了张维迎先生自1986年至2014年写就的19篇学术含量非常高的文章,涉及的问题包括企业家与所有制、公司治理结构、国资管理体制、企业重组与并购、地区间竞争、民营企业融资、资本市场的发展、民企与国企的未来等。这些文章是作者将企业理论应用于中国企业改革的研究成果。但本书并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因其是对中国近三十年的改革进程所作的持续观察与研究,它实际上又是一部中国改革史著作。
- 第三版序言
- 重印序
- 前 言
-
企业家与所有制—经济体制[1]改革中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
一、股份制与企业家职能的分解
-
二、国家所有制下的企业家不可能定理
-
-
企业理论及其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
-
一、引言
-
二、企业的契约理论(Ⅰ):交易费用理论
-
三、企业的契约理论(Ⅱ):代理理论
-
四、企业的企业家理论
-
五、企业的管理者理论
-
六、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
-
七、从现代企业理论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
-
所有制、治理结构与委托—代理关系
-
一、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
-
二、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
-
三、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法
-
四、委托—代理理论与赫姆斯特姆的团队理论
-
五、结束语
-
-
从公司治理结构看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
一、分析框架:公司治理结构在资本主义企业中的作用是什么?
-
二、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评价
-
三、结论:民营化是唯一出路
-
-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
-
一、关于国有资产经营战略的调整
-
二、关于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
三、关于作为投资主体的授权经营机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
-
四、关于委托经营机构
-
五、关于国有资产收益的处置
-
-
从资本结构看国有企业的重组
-
一、资本结构和企业破产的理论
-
二、中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
-
三、关于企业重组的几个具体问题
-
-
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与国有企业兼并中的产权障碍
-
一、引言
-
二、一个例子
-
三、数学模型
-
四、模型的应用和政策含义
-
-
地区间竞争与中国国有企业的民营化[1]
-
一、李—栗—张模型的一个非技术性概括
-
二、对中国国有企业民营化的解释
-
三、结论
-
-
非对称信息与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
一、信息非对称如何限制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
-
二、企业家为什么要限制自己的机会主义行为?
-
三、公司的最优融资顺序
-
四、关于风险资本
-
五、中国经济的民营化
-
-
从非对称信息看公司融资与资本市场
-
一、非对称信息与公司融资、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
-
二、声誉机制与公司融资
-
三、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
四、政府对金融业的管制问题
-
五、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问题
-
- 附 录
- 产权约束与企业改革
- 资本市场与产权变革
-
全球微观经济机制的调整与中国的选择
-
一、全球微观经济体制调整的四个特征化事实
-
二、全球竞争的核心是制度的竞争
-
三、为什么国有企业竞争不过民营企业?
-
四、国有企业摆脱困境的两种选择:回到垄断或民营化
-
五、政府不要认为自己比老百姓聪明
-
六、民营化的三个逻辑解释
-
七、企业要注意多样化经营的副作用
-
八、“资本经营”不是家常饭
-
九、假如全中国注册成一个股份有限公司
-
十、我为海尔担忧
-
十一、中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何处去?
-
-
只有“国退民进”,才有经理人市场
-
民营化是“被逼出来的”
-
衡量改革的标准
-
善待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
改制的第一危险是政府侵吞私人资产
-
不能因为有资产流失就终止改革
-
要强调改革的时间价值
-
学者还需要独立于大众的情绪
-
- 国有主导无公平竞争可言
- 推进国有企业民营化比多交利润更有意义
-
何不让电话用户成为电信的股东?
-
移动电话资费偏高非常明显
-
取消初装费不很重要,关键要设计合理的收费方案
-
价格制定:政府和企业各司其职
-
电信国有:成本与收入解不开的死结
-
让用户成为电信公司的股东
-
- 未来10年经济改革要做的三件事
- 参考文献
- 后 记
- 出版地 : 中國大陸
- 語言 : 簡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