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策展能幫我們做什麼?
當代藝術界最具影響力策展人──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
藉一篇篇情節生動的工作回憶,揭示策展如何帶領我們創造全新的未來
當代最重要的展覽推手—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在30多年策展生涯裡策劃了上百場展出,其中許多計畫和展覽皆極具創新性且影響深遠。他的策展沒有固定的地點和模式:
︱ 會在── 一卡行李箱裡
︱ 會在── 飯店的展示櫃裡
︱ 會在── 飛機航班上
︱ 會在── 一連串的指令中
︱ 會在── 連續24小時的對談裡
奧布里斯特在《策展之道》中回顧他如何開始對策展產生興趣並成為一名策展人,從1991年在蘇黎世自家小廚房舉辦第一場展覽「世界之湯」,到與格哈德.里希特、克里斯提昂.波坦斯基、吉爾伯特和喬治、庫哈斯等藝術家、建築師、藝評、哲學家的相遇與和對話,奧布里斯特透過與其他領域實踐者的對談來了解、認識藝術,許多創意的計畫便由這些交流中誕生。
未來是由過去的碎片組成 —— 潘諾夫斯基
「策展過程永遠始於對話,對話是一種保存過往的方式」
「策展就是化不可能為可能」
「沒有被選擇的道路(計畫)其實是藝術概念的藏寶庫」
「廣義來說,所有人都在策展,我們都是策展人」
奧布里斯特以獨到觀點道出對策展的看法,包含:展覽場地的各種可能性、策展的本質、跨領域的藝術理解等,本書進入他的策展世界、撿拾其經驗碎片,讓所有對策展躍躍欲試或努力在這條路上實踐自我的創意工作者,都能透過這本書更瞭解這位當代策展人。
▍名人推薦
✦「《策展之道》是一本獨特而富有洞察力的指南,使讀者能夠發現新的策展方法及探索路徑。」──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
✦「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是一位充滿熱情的溝通者。」──小野洋子(Yoko Ono)
✦「引人入勝、旁徵博引而又理直氣壯的個人經驗談…….精彩地解釋了為何策展是當今藝術界中最核心的一環。」──伊考.以桑(Ekow Eshun)
✦「輕快、不拘一格。」──布賴恩.狄龍(Brian Dillon),《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
▍媒體佳評
✦「這個人讓策展成為藝術」──《紐約觀察家報》(New York Observer)
✦「年輕一代策展人的導師」──《獨立報》(Independent)
✦「當今藝術界最豐富多彩的人物之一。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與其說是一位策展人,不如說是人類旋風」──《衛報》
當代藝術界最具影響力策展人──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
藉一篇篇情節生動的工作回憶,揭示策展如何帶領我們創造全新的未來
當代最重要的展覽推手—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在30多年策展生涯裡策劃了上百場展出,其中許多計畫和展覽皆極具創新性且影響深遠。他的策展沒有固定的地點和模式:
︱ 會在── 一卡行李箱裡
︱ 會在── 飯店的展示櫃裡
︱ 會在── 飛機航班上
︱ 會在── 一連串的指令中
︱ 會在── 連續24小時的對談裡
奧布里斯特在《策展之道》中回顧他如何開始對策展產生興趣並成為一名策展人,從1991年在蘇黎世自家小廚房舉辦第一場展覽「世界之湯」,到與格哈德.里希特、克里斯提昂.波坦斯基、吉爾伯特和喬治、庫哈斯等藝術家、建築師、藝評、哲學家的相遇與和對話,奧布里斯特透過與其他領域實踐者的對談來了解、認識藝術,許多創意的計畫便由這些交流中誕生。
未來是由過去的碎片組成 —— 潘諾夫斯基
「策展過程永遠始於對話,對話是一種保存過往的方式」
「策展就是化不可能為可能」
「沒有被選擇的道路(計畫)其實是藝術概念的藏寶庫」
「廣義來說,所有人都在策展,我們都是策展人」
奧布里斯特以獨到觀點道出對策展的看法,包含:展覽場地的各種可能性、策展的本質、跨領域的藝術理解等,本書進入他的策展世界、撿拾其經驗碎片,讓所有對策展躍躍欲試或努力在這條路上實踐自我的創意工作者,都能透過這本書更瞭解這位當代策展人。
▍名人推薦
✦「《策展之道》是一本獨特而富有洞察力的指南,使讀者能夠發現新的策展方法及探索路徑。」──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
✦「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是一位充滿熱情的溝通者。」──小野洋子(Yoko Ono)
✦「引人入勝、旁徵博引而又理直氣壯的個人經驗談…….精彩地解釋了為何策展是當今藝術界中最核心的一環。」──伊考.以桑(Ekow Eshun)
✦「輕快、不拘一格。」──布賴恩.狄龍(Brian Dillon),《文學評論》(Literary Review)
▍媒體佳評
✦「這個人讓策展成為藝術」──《紐約觀察家報》(New York Observer)
✦「年輕一代策展人的導師」──《獨立報》(Independent)
✦「當今藝術界最豐富多彩的人物之一。漢斯.烏爾里希.奧布里斯特,與其說是一位策展人,不如說是人類旋風」──《衛報》
- 序言 萬物運行之道 Prologue: The Way Things Go
- 01│與阿里傑羅.波提 With Alighiero Boetti
- 02│世界性 Mondialité
- 03│做吧 do it
- 04│策展、展覽與總體藝術 Curating, Exhibitions and the Gesamtkunstwerk
- 05│庫爾貝、馬內與惠斯勒 Courbet, Manet and Whistler
- 06│廣納知識 Collecting Knowledge
- 07│圖書館與檔案室 Of Libraries and Archives
- 08│紙上展覽 Printed Exhibitions
- 09│無止盡的對話 Infinite Conversations
- 10│先驅者 Pioneers
- 11│夜車與其他儀式 Night Trains and Other Rituals
- 12│廚房 The Kitchen
- 13│羅伯特.瓦爾澤與葛哈.李希特 Robert Walser and Gerhard Richter
- 14│導師 Mentors
- 15│菲利克斯.費內昂與卡爾頓皇宮酒店 Félix Fénéon and the Hotel Carlton Palace
- 16│看不見的城市 Invisible Cities
- 17│倫敦拜訪 London Calling
- 18│建築、都市主義與展覽 Architecture, Urbanism and Exhibitions
- 19│雙年展 Biennials
- 20│烏托邦站 Utopia Station
- 21│俄羅斯芭蕾舞團 Ballet Russes
- 22│時間與展覽 Time and Exhibitions
- 23│論夏季展亭與馬拉松 Of Pavilions and Marathons
- 24│策劃(非)會議 Curating (Non-)Conferences
- 25│非物質 Les Immatériaux
- 26│實驗室 Laboratorium
- 27│策展未來 Curating the Future
- 致謝 Acknowledgements
- 註釋 Notes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