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博物館作為推動平權包容之文化基礎設施的主體性價值,這麼迷人的世界,有太多值得我們深入探索。
全書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於「博物館建築空間再現與文化治理」,第二部分則以「策展空間與觀眾經驗」為討論核心。書中挑選與探討的案例,以博物館場域近十年來的幾項重要發展議題與趨勢,扣連於博物館建築、博物館展示與觀眾經驗這兩大研究主軸。從理論概念出發的探索,期許能更深切地掌握博物館研究相關議題。從現象出發,則意圖在研究方法的層次,找尋更多具臺灣在地特性的博物館發展與探索視角,並期許引發更多對話,共同貢獻於博物館這個如此引人入勝的繁花盛景之域。
博物館是生產與傳遞知識的所在。博物館建築與空間場域共同承擔了這些任務。「展示」的視覺主導體驗過程,慣常地被認知與期待為知識流動的核心,並循此凝結出策展政治及其實踐批判的新興論述場域。博物館建築空間生產根植於社會、文化、歷史、政治與經濟各個面向共同交織,自然也會因此而從建築與空間生產促成博物館的改變。
本書以知識及展示的重構過程為思辨所在。博物館建築與空間生產為切入的知識路徑,以觀眾經驗與策展論述觀察,總結為階段性的紀錄及反思。
全書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於「博物館建築空間再現與文化治理」,第二部分則以「策展空間與觀眾經驗」為討論核心。書中挑選與探討的案例,以博物館場域近十年來的幾項重要發展議題與趨勢,扣連於博物館建築、博物館展示與觀眾經驗這兩大研究主軸。從理論概念出發的探索,期許能更深切地掌握博物館研究相關議題。從現象出發,則意圖在研究方法的層次,找尋更多具臺灣在地特性的博物館發展與探索視角,並期許引發更多對話,共同貢獻於博物館這個如此引人入勝的繁花盛景之域。
博物館是生產與傳遞知識的所在。博物館建築與空間場域共同承擔了這些任務。「展示」的視覺主導體驗過程,慣常地被認知與期待為知識流動的核心,並循此凝結出策展政治及其實踐批判的新興論述場域。博物館建築空間生產根植於社會、文化、歷史、政治與經濟各個面向共同交織,自然也會因此而從建築與空間生產促成博物館的改變。
本書以知識及展示的重構過程為思辨所在。博物館建築與空間生產為切入的知識路徑,以觀眾經驗與策展論述觀察,總結為階段性的紀錄及反思。
-
序論
-
一、博物館建築
-
二、章節結構與討論主題
-
-
第一部分:博物館建築空間再現與文化治理
-
第一章 臺灣博物館建築形式與文化治理變遷歷程
-
一、前言:臺灣是否存在著博物館政策?
-
二、 文化政策、文化研究與文化治理中的博物館建築
-
三、文化政策分期與本研究的呈現
-
四、臺灣博物館發展歷程概述
-
五、從名詞變動詞的博物館?
-
-
第二章 博物館建築空間文化表徵之生產與詮釋
-
一、前言
-
二、爭奪文化霸權的舞臺:博物館建築
-
三、分析架構與研究方法
-
四、陝西歷史博物館個案分析
-
五、以博物館建築再現在地物質文化
-
-
第三章 古蹟活化再生與博物館建築
-
一、前言
-
二、四處文化資產轉化為博物館個案
-
三、 再問題化文化資產活用課題:法制面與古蹟再利用課題分析
-
四、博物館展示與文化資產價值的再現
-
五、個案分析與討論
-
六、互為主體的文化資產與博物館
-
-
第四章 社區博物館、古蹟活化與都市再生
-
一、前言
-
二、從菜市場、古蹟到博物館之路:新富市場
-
三、參與及對話性藝術實踐
-
四、市場小學計畫:策劃與執行
-
五、菜市場 vs. 博物館
-
六、 以策展引導軟體思維的文化資產保存與城市再生策略?
-
-
第五章 藝術策展與臺灣主體性想像
-
一、前言
-
二、從國家藝術機構到體制外的策展
-
三、 從關係美學、參與式藝術、對話性創作到「公共策展」
-
四、米蘭外帶臺灣館發展概述
-
五、 倫敦雙年展——「修龍(相撞)——臺灣文化進化論」發展概述
-
六、「 關係」或「美學」的建構與再建構?自身文化語境中的異鄉人認同?
-
七、 政治的美學化進展或美學經驗的顛覆性?臺灣藝術策展的反身主體性思考
-
-
第六章 展覽敘事空間與時間雙重性
-
一、前言:記憶纏繞中的展覽敘事?
-
二、從展覽文本到文本空間
-
三、展場體驗與記憶描述
-
四、文本空間:作品與美術館
-
五、借展與展覽構成:誰是說故事的主體?
-
六、圖繪自然/地景神聖美學
-
-
第七章 大學生博物館經驗初探
-
一、前言
-
二、 從博物館觀眾到博物館經驗的評估
-
三、整合觀眾服務與經驗評估的博物館觀眾研究
-
四、研究結果與討論
-
五、期待持續挖掘大學生博物館經驗
-
-
第八章 博物館建築、城市空間經驗與市民生活想像
-
一、前言
-
二、 凱文.林區(Kevin Lynch)與城市市民空間經驗探討
-
三、南美館建築概述
-
四、南美館市民空間經驗分析與討論
-
五、文化引導都市再生過程中的市民美術館經驗
-
-
- 後記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