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愛「是」什麼?
愛又「意味」著什麼?
愛有可能嗎?
這種可能性又該作何理解?
這一困擾並吸引著古今哲人、詩人,以及神學家不斷探究的問題,由法國哲學家馬希翁在其《情愛現象學》中,以神學之闡發並展開的現象學描述,獲得了一種介於現象學與神學之間的解答。
本書作者即依循《情愛現象學》的思路,從愛與被愛之可能性或不可能性的問題意識出發,進行一場深刻的愛之思:既是一種關於愛的哲學思考,更是一種哲學在愛中的思考。
現象學與神學,在馬希翁超克形上學(或本體–神學)的宏大計劃中交織重疊,最後在愛的分析中爆發出巨大的張力,對現象學和神學的方法原則都構成了挑戰。
愛又「意味」著什麼?
愛有可能嗎?
這種可能性又該作何理解?
這一困擾並吸引著古今哲人、詩人,以及神學家不斷探究的問題,由法國哲學家馬希翁在其《情愛現象學》中,以神學之闡發並展開的現象學描述,獲得了一種介於現象學與神學之間的解答。
本書作者即依循《情愛現象學》的思路,從愛與被愛之可能性或不可能性的問題意識出發,進行一場深刻的愛之思:既是一種關於愛的哲學思考,更是一種哲學在愛中的思考。
現象學與神學,在馬希翁超克形上學(或本體–神學)的宏大計劃中交織重疊,最後在愛的分析中爆發出巨大的張力,對現象學和神學的方法原則都構成了挑戰。
- 游序
- 曾序
- 自序
-
導論
-
一、情愛現象與情愛現象學
-
二、本體 – 神學與上帝之失
-
三、上帝之思——在本體 – 神學之外
-
四、給予性現象學與充溢現象
-
五、主體之後?
-
-
第一章 通往問題意識的沉思
-
一、初步提問
-
二、經典定義
-
三、深入懷疑
-
四、確立方向
-
-
第二章 愛的理由:從根本懷疑出發
-
一、哲學對愛的成見
-
二、確定性的回流
-
三、徒然
-
四、愛洛斯還原
-
-
第三章 愛的現象性:直觀與含義
-
一、愛的保證
-
二、愛之所以愚拙
-
三、愛洛斯直觀
-
四、他者的自身給出
-
-
第四章 愛的尊嚴:個體性與親自性
-
一、受讓的自我
-
二、被給予的肉
-
三、自發的肉與有限性問題
-
四、自由的愛之言說
-
- 附錄一 再見?以馬忤斯路上
- 附錄二 寄望於再見的愛
- 索引(人名、關鍵字)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