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身體與情緒:施密茨新現象學及其發展

出版日期
2024/07/01
閱讀格式
PDF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0842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赫爾曼.施密茨(Hermann Schmitz)1928年出生在德國萊比錫,於2021年5月5日逝世於基爾。從1964年至1980年持續發表了五部十冊的《哲學體系》(System der Philosophie)為其一生的代表著作,並奠定了以「新現象學」(Neue Phänomenologie)為名的哲學學派。他是新現象學的創始人,也是「新現象學學會」(Gesellschaft für Neue Phänomenologie)的精神領袖。若從「新現象學」學派的主要論述看來,學派也可稱為奠基於施密茨諸多關於「身體」的核心論述,所開展出的「身體現象學」學派。

本書包含了身體現象學的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並分為兩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施密茨身體現象學的核心概念與其架構。第二部分闡述了新現象學的跨學科發展及其潛在應用。通過施密茨的新現象學,我們展開對胡塞爾現象學理論的修訂,以進一步揭示身體現象的原始混沌與雜多的領域。這將現象學分析擴展到日常經驗中最熟悉,卻難以分析的日常感受,如情感、氛圍、疼痛、自我和虛無感。此外,從意義源於具體身體運作的角度出發,作者展示了如何通過轉變身體團塊的配置和拓撲分布,將患者的不安轉化為安適的可能性,進而呈現新現象學對心理學和精神醫學領域可能提供的實際貢獻。
  • 自序
  • 導論
  • 第一部分 新現象學之基本理論
    • 第一章 施密茨與新現象學
      • 一、施密茨與新現象學
      • 二、當代現象與新現象學的發展
      • 三、新現象對現象學之修正
    • 第二章 身體的情動應覺與動力性
      • 一、身體性與情動應覺
      • 二、身體的動態與同一性
    • 第三章 原始當前
      • 一、原始當前的五個維度
      • 二、存在、此一者與同一化過程
      • 三、個體化與原始當前
      • 四、主觀性與混沌雜多
      • 五、原始當前的拓樸學性質
    • 第四章 情緒、氛圍與人格
      • 一、體感空間與情感空間
      • 二、鑲嵌的身體團塊
      • 三、身體處境與人格問題
      • 四、健康狀態與案例
    • 第五章 身體的死感
      • 一、身體意識與物意識
      • 二、「受識」與身體死感
      • 三、冥視空間
      • 四、身體人文空間與身體療癒的技術
  • 第二部分 新現象之應用與發展
    • 第六章 身體情緒與身體現象學
      • 一、前言
      • 二、中介的追尋
      • 三、聲音空間與身體空間
      • 四、冥視空間與身體現象學
      • 五、身體情緒與身體內景的描述
      • 六、身念住身體技術與身體時間
    • 第七章 自我分裂的問題:從胡塞爾至施密茨
      • 一、還原與自我分裂的問題
      • 二、自我與發生現象學的動機
      • 三、還原以及與自身維持外部的關係
      • 四、一個拓樸的解釋
    • 第八章 思覺失調症與身體現象學
      • 一、精神疾病與身體現象學
      • 二、思覺失調症與身體心理治療
      • 三、施密茨身體現象學的特點
      • 四、原始當前與個人處境
      • 五、思覺失調症的分類
      • 六、討論
    • 第九章 情緒與表情:身體現象學的解釋
      • 一、漢弗萊:感覺是知覺的附帶演出
      • 二、德勒茲:「運動——影像」、「情動——影像」與容貌
      • 三、情緒與表情的身體動力學
    • 第十章 施密茨論身體性的倫理學
      • 一、身體倫理學的思考
      • 二、關於身體作為基礎的想法
      • 三、情動的身體倫理學
  • 結論
  • 徵引書目
  • 索引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