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徘徊於天人之際:海德格的哲學思路

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570858297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然則蘋果樹不會議論蘋果,而只負載之,
待到秋熟,便讓它們墜下來。(GA-97: 222)
從形而上的角度看,思慮比哲學要簡單得多,
但正因為其簡單,故實行起來卻困難許多。(GA-16: 709)
——海德格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對二十世紀思想界影響重大,在當代華語世界亦深受重視。但他也是位謎樣的哲人,用詞撲朔迷離,著述晦澀難解,學說跡近玄秘,而其納粹往跡,更曾引起過多番重大爭議。如何在他迷宮般的用語中,辨識出持續不變的核心關懷?又如何公允地理解他的思想,闡明其中對於現代文明危機的洞察?
《徘徊於天人之際》是關子尹研究海德格哲學三十多年的集大成之作,精湛而深刻地詮釋這位謎樣哲人的思想,並給予其批判性的定位,為海德格學說提供了清晰且獨到的見解。
書中除討論海德格的主要著作《存在與時間》之理論佈局、其「生命圖式」學說和「時間性」之關係,與歷史性概念對西方人文傳統定位的影響等問題外,亦涉及海德格後期的「同一性思維」,及與此相關的各種概念名相。此外,更論說海德格對西方近世主體性理論的批判、與西方哲學巨擘特別是康德和黑格爾學說的理論關係、和神學的轇轕、同道家哲學的比較,還有其所牽涉的反猶爭議等;最後還論及海德格對現代世界技術文化的批判等多種議題。
  • 封面
  • 書名頁
  • 作者簡介
  • 獻給
  • 引言
  • 凡例
  • 序 我也參與了接生的工作/楊儒賓
  • 自序
  • 1 海德格論「別人的獨裁」與「存活的獨我」(1990*/1991)
    • 一、引論
    • 二、存活理論與生命世界
    • 三、世界界域之建構與生命之導向
    • 四、生命世界之異化與重建——從「別人的獨裁」到「存活的獨我」
    • 五、一般的「獨我論」與海德格的「存活獨我論」之分別
    • 六、存活獨我論所揭示的生命世界與人群關係
    • 七、結語
  • 2 存在類比與海德格《存在與時間》著作計劃的廢止——兼論《存在與時間》的理論布局(1987*/2007)
    • 一、前言
    • 二、海德格思想三大課題
    • 三、存在的普遍性並非「類」(genus)的統一性
    • 四、從普遍性問題到類比的統一
    • 五、「存在類比」與西方傳統形而上學
    • 六、海德格對「存在類比」前後態度的改變
    • 七、從《存在與時間》的標題窺探其理論布局
    • 八、存活分析與生命踐行:通往「歸途」的「首途」
    • 九、存活分析中「時間」問題的引進
    • 十、《存在與時間》中的「與」
    • 十一、人的有限性的恪守與《存在與時間》著作的中斷
    • 十二、再看「存在類比」的相關性
    • 十三、對海德格有關《存在與時間》的自我評價應採取哪一態度
    • 十四、應怎樣去肯定《存在與時間》的價值
  • 3 人文科學與歷史性——海德格與西方人文傳統的自我定位(2004)
    • 一、西方「人文科學」概念的多面性
    • 二、「人文學科」、「人文學」和「人文科學」
    • 三、「自然科學」影子下的「人文科學」
    • 四、文德爾斑論「歷史科學」的理論基礎
    • 五、海德格論「歷史」及人存在的「歷史性」
    • 六、對海德格的「歷史性」觀念的批評
    • 七、結語
  • 4 「主體」和「人格」——西方傳統的兩個「自我」形象(1999*)
    • 一、引言
    • 二、海德格對「主體」概念的批評
    • 三、康德於「主體性哲學」傳統中的特殊地位
    • 四、從主體主義到人格主義
    • 五、現代語言學與人格主義的關係
    • 六、中國文化中的「自我」的特徵
    • 七、應如何評定海德格對主體性的批評
  • 5 海德格的生命圖式學說及其康德遺風(2012*/2017)/劉保禧、婁振業、楊德立 合譯
    • 一、圖式程序學說作為哲學問題
    • 二、從牛頓到海德格:「時間」概念的蛻變
    • 三、海德格對康德圖式程序學說的「批判」
    • 四、海德格如何繼承康德的圖式程序學說?
    • 五、海德格的生命圖式學說:圖表與結構解說
    • 六、從上述分析帶出的幾點批判及反思
  • 6 《形而上學導論》一書透露的「存在」問題(2005*)
    • 一、海德格思想中「存在」問題的曲折
    • 二、語言學的進路——「存在」問題的他山之石
    • 三、存在三個語根底意涵的合流、拂抹與混淆
    • 四、作為「繫詞」存在意義的空洞與富足
    • 五、存在之「造化」
    • 六、小結:存在問題的餘緒
  • 7 黑格爾與海德格——兩種不同形態的同一性思維(2013)/劉保禧、謝昭銳、李康廷、伍一勤 合譯
    • 一、「同一性」問題的新向度
    • 二、海德格對決黑格爾
    • 三、海德格同一性思維的問題與特徵
    • 四、黑格爾的系統在甚麼意義下也可稱之為「同一性思維」?
    • 五、結語:黑格爾與海德格同一性思維的同與異
  • 8 海德格的「同一性」思維與道家哲學(2005)
    • 一、同一性思維提出之原委及「同一」之三義
    • 二、同一性思維與道家哲學
    • 三、究天人之際:從今日觀點對「同一性」思維之評價
  • 9 海德格思想與神學前後的轇轕及其晚後的「天地人神」四合學說(2019*)
    • 一、早年於神學與哲學之間的徘徊
    • 二、來自天主教的批評——德爾佩、斯坦恩
    • 三、海德格對神學的回應——哲學作為神學的「參照」
    • 四、從哲學看神學——涇渭分流中的包容可能
    • 五、晚後海德格對神學態度的轉趨嚴苛
    • 六、海德格與基督教:誰才是「目中無神」?
    • 七、從「隱匿的神」到「隱蔽的存在」
    • 八、海德格論第一開端以前的希臘天神
    • 九、海德格論另一開端下的「天地人神」
    • 十、世界作為天地人神「四合」薈萃共屬的場所及人的定位
    • 十一、「終極神明的邁過」
    • 十二、結語
  • 10 海德格的納粹往跡及其「反猶」爭議(2018*)
    • 一、前言
    • 二、海德格 1933 年前後的言行舉措——一些表面證據
    • 三、大學理念的政治化
    • 四、二戰前後對一己納粹往跡的粉飾態度
    • 五、海德格對納粹運動傾心的原委及其最終對納粹的失望
    • 六、「傳統反猶」的兩個層面——經濟層面與文化層面
    • 七、《黑色筆記本》中展示出的政治文化上的「同一性思維」
    • 八、海德格是否涉及某一意義的「形而上反猶」?
    • 九、雅斯培關於德國人「罪過問題」的反思(Die Schuldfrage)
    • 十、重新反思海德格的反猶責任
  • 11 海德格的文化批判——「存在史」、科技的「機栝」及文明的「桎梏」(2019*)
    • 一、「存在」、「存在史」(Seinsgeschichte),與人類的參與
    • 二、存在與虛無——有無玄同
    • 三、從「本然」(Ereignis)之「帶出」(Austrag)了解存在
    • 四、 從「真相」(Wahrheit)與「開顯」(Lichtung)了解存在
    • 五、現代文明之「機栝」及現代人的「捕獵獸」性格
    • 六、「存在的暴虐」與「人類的計算」如影隨形
    • 七、「語言是存在的屋宇,和是人類的樊籬」
    • 八、機栝影響無遠弗屆
    • 九、機栝與「美利堅主義」及「共產主義」的兩面挑戰
    • 十、技術的擺布性——「桎梏」及其希臘源頭
    • 十一、機栝的「宿命」可否得以懸解?
    • 十二、詩意與「鄉關」的再尋:桎梏中透顯的「另一開端」(Anderer Anfang)
    • 十三、海德格與尤拿斯對科技理解的極大反差
    • 十四、海德格主體性批判的再思考
    • 十五、結語
  • 後記
  • 海德格著作總目
  • 本書各篇原始出處說明
  • 索引
    • 人名索引
    • 主題概念索引
    • 希臘文、拉丁文及其他古文字索引
    • 本書徵引海德格的主要著作索引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