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人評分過此書

聖與俗:神話、儀式,與宗教人的宇宙觀

出版日期
2024/02/16
閱讀格式
EPUB
書籍分類
學科分類
ISBN
9789863573661

本館館藏

借閱規則
當前可使用人數 30
借閱天數 14
線上看 0
借閱中 0
選擇分享方式

推薦本館採購書籍

您可以將喜歡的電子書推薦給圖書館,圖書館會參考讀者意見進行採購

讀者資料
圖書館
* 姓名
* 身分
系所
* E-mail
※ 我們會寄送一份副本至您填寫的Email中
電話
※ 電話格式為 區碼+電話號碼(ex. 0229235151)/ 手機格式為 0900111111
* 請輸入驗證碼
★指標性宗教史學家伊利亞德經典巨作,從神話、儀式之象徵背後的宗教本質
★史詩級考察,從時間、空間、大自然、自身存在四個面向,探究人的神聖根源
★透過「神聖」與「凡俗」的辯證,映照人渴望由凡入聖的永恆鄉愁

史詩級宗教學家伊利亞德,最經典之作!
透過聖、俗的辯證,探索宗教本質及其象徵,看見人由凡返聖的盼望


當代知識分子極力擺脫先人的信仰,他們似乎殺死了一個自己不能相信的上帝,卻又無法忍受祂的缺席。
──伊利亞德

當人類意欲以理性和科學思維追求俗世生活美滿之時,宗教史學家伊利亞德卻看見芸芸眾生內心對神聖的企盼。在伊利亞德眼裡,神聖與凡俗猶如光與影,彼此因彼此而存在,但我們以凡俗之身生活於塵世,神聖變得不可親見,成了我們永遠的鄉愁。

伊利亞德是二十世紀最具革命性的宗教學者,因著他廣博探索世界各地宗教文明的普遍性原型,人們才得以一瞥那不可見的神聖是如何著影響我們生命。他發現,宗教的本質在於神聖與凡俗的對立辯證──神聖的訊息必然透過凡俗事物顯現,而人類的儀式、慶典乃至規章制度、禮儀習俗,則無不意欲重現「聖顯」之時的撼動體驗。在他眼裡,人類的建築空間仿效著諸神的宇宙,週期性的慶典重現著創世的事件,而各式入門禮儀,則是為了幫助人由凡入聖,承擔神聖的事工──完整的人,必然是能認識自身神聖根源的「宗教人」。

伊利亞德發現,即便在宗教日益被邊緣化的現代社會,我們對神聖的嚮往未曾停歇,而偽裝在世俗活動中──社會運動、政治狂熱、心理治療、小說與電影……。也因此,這本《聖與俗》歷久彌新,不僅是宗教研究的經典,更指引庸碌的現代人思索生命的真諦──唯有體認神聖,方能真正安頓於凡俗。

這本書理應被關切人性的讀者收在書架,因為伊利亞德所談的不僅是聖與俗,更是人類行為的基本模式。
──鐘穎

閱讀《聖與俗》可以作為恢復神聖的「入門禮」,回應生命對於神聖的永恆鄉愁。
──蔡怡佳

伊利亞德自己在日記裡曾經說過,他更希望他的書能寫給一般大眾閱讀,讓他們發現生活中的宗教向度。三十多年後,我們看到了《聖與俗》在多元宗教研究光譜上的各式運用。
──王鏡玲

伊利亞德的名著《聖與俗》,對聖俗之間的區別帶給我們深刻的啟發,至今仍對宗教經驗與象徵意義的研究產生深遠的影響。
──林瑋嬪

伊利亞德的理論觸及宗教現象的共通性,不囿限於特定的宗教傳統,也比大多數深奧的宗教義理或說教,更容易向非宗教信仰者說清楚講明白,並有可驗證性。
──蔡源林

伊利亞德的核心概念「聖顯」,我在泰雅原住民的Sbalay儀式中找到了呼應,它讓Sbalay又多了一些生態意涵的延伸以及對於家園建構在靈性層面上的豐富實踐。
──林益仁
  • 封面
  • 【推薦序1】重拾神聖、完成人性:《聖與俗》推薦序
  • 【推薦序2】沒有「非宗教人」,只有尚未覺知宗教需求的現代人
  • 【推薦序3】聖俗之間:一個台灣原民生態靈性觀的回應
  • 【審閱序】宗教通識教育的必備讀本
  • 【導讀】在百科全書式的旅途漫步:一種閱讀伊利亞德的方式
    • 一、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地圖
    • 二、「神聖」體驗的獨特性
    • 三、聖俗的對立辯證性
    • 四、在「中心」象徵系統的岐路花園裡
    • 五、時間的再生
    • 六、現代人對聖顯「原型」及其重複的轉化
    • 七、漫步到花園的邊界
  • 緒論
    • 神聖自我顯現的時刻
    • 世間事物的兩種經驗模式
    • 神聖與歷史
  • 第一章 神聖空間與建構世界的神聖性
    • 空間的同質性與聖顯
    • 神顯與記號
    • 混沌與宇宙
    • 空間的祝聖即宇宙創生的重複
    • 世界的中心
    • 「我們的世界」總是被安置於中心
    • 城巿-宇宙
    • 開始從事世界的創造
    • 宇宙創生與建築祭禮
    • 聖殿、大教堂、主教座堂
    • 小結
  • 第二章 神聖時間與祕思
    • 凡俗期間與神聖時間
    • 聖殿與時間
    • 創造的每年重複
    • 透過回歸最初的時間再生
    • 節慶時間與各種節慶的結構
    • 定期進入眾神的時代
    • 神話故事即典範的模式
    • 使祕思再次成為現實
    • 神聖的歷史、歷史、歷史主義
  • 第三章 自然的神聖性與宇宙性宗教
    • 神聖的蒼天與天神
    • 遙遠的至上神
    • 生命中的宗教經驗
    • 各種天之象徵的永恆性
    • 水的象徵結構
    • 洗禮的典範歷史
    • 各種象徵的普世性
    • 大地之母
    • 將嬰兒放在地上的儀式
    • 女人、大地、生育力
    • 宇宙樹與植物崇拜的象徵
    • 對大自然的「剔除神聖」
    • 其他的宇宙聖顯現象
  • 第四章 人的存在與聖化的生活
    • 對世界開放的存在
    • 生命的聖化
    • 身體-房子-宇宙
    • 通過窄門
    • 通過儀式
    • 入門禮現象學
    • 男人的社群與女人的社群
    • 死亡與入門禮
    • 「第二次出生」與靈性的再生
    • 現代社會的聖與俗
  • 【附錄一】宗教研究的編年史
  • 【附錄二】索引
  • 【附錄三】參考文獻
  • 【附錄四】延伸閱讀
  • 版權頁
  • 出版地 臺灣
  • 語言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
幫助
您好,請問需要甚麼幫助呢?
使用指南

客服專線:0800-000-747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AM 09:00~PM 06:00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