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與宗教經驗有關的心理動力是複雜的,可能作為面對焦慮的因應機制,可能與中介現實的象徵創造有關,也可能來自於尋求意義或是自我超越的動力。
《宗教心理學之人文詮釋》以幾位重要心理學者的著作與理論為基礎,討論人文詮釋取向之宗教心理學的開展,尤其是針對宗教經驗的探討。宗教經驗作為人文經驗的一部分,雖然不是所有人的普遍經驗,但卻指出人性經驗之可能性。與宗教經驗有關的心理動力是複雜的,可能作為面對焦慮的因應機制,可能與中介現實的象徵創造有關,也可能來自於尋求意義或是自我超越的動力。宗教經驗除了作為人文經驗之可能性,也是探索人類經驗各種光譜的重要通道。本書所討論的種種理論對宗教心理學的後續發展有重要的影響,除此之外,本書也討論了這些理論所延伸的幾個核心議題,包括「宗教經驗是幻覺嗎?」、「宗教與無意識」,「宗教經驗與轉化的關係」,「跨文化議題」,以及「科學理解與宗教理解的對話」。希望藉著對這些理論與議題的討論,能夠為宗教研究的理論取徑以及心理學的跨領域探究提出進一步思考的基礎。
《宗教心理學之人文詮釋》以幾位重要心理學者的著作與理論為基礎,討論人文詮釋取向之宗教心理學的開展,尤其是針對宗教經驗的探討。宗教經驗作為人文經驗的一部分,雖然不是所有人的普遍經驗,但卻指出人性經驗之可能性。與宗教經驗有關的心理動力是複雜的,可能作為面對焦慮的因應機制,可能與中介現實的象徵創造有關,也可能來自於尋求意義或是自我超越的動力。宗教經驗除了作為人文經驗之可能性,也是探索人類經驗各種光譜的重要通道。本書所討論的種種理論對宗教心理學的後續發展有重要的影響,除此之外,本書也討論了這些理論所延伸的幾個核心議題,包括「宗教經驗是幻覺嗎?」、「宗教與無意識」,「宗教經驗與轉化的關係」,「跨文化議題」,以及「科學理解與宗教理解的對話」。希望藉著對這些理論與議題的討論,能夠為宗教研究的理論取徑以及心理學的跨領域探究提出進一步思考的基礎。
- 封面
- 書名頁
- 獻給
- 序言
-
緒論 宗教心理學之人文詮釋的開展
-
前言:宗教研究中的宗教心理學
-
心理學與宗教的對話地圖
-
人文詮釋取向的宗教心理學
-
註釋
-
-
第一章 宗教經驗的描述、分析與判斷:威廉.詹姆斯的《宗教經驗之種種》
-
《心理學原理》對心理學的建構
-
宗教經驗的科學探究:描述、解釋與判斷
-
科學解釋與宗教主張的調和
-
宗教經驗的核心
-
宗教經驗與真理
-
結論
-
註釋
-
-
第二章 宗教的心理起源:精神分析的「太初有為」及其超越
-
約化論與反約化論的爭辯
-
「太初有為……」:佛洛依德的宗教心理起源論
-
幻覺的重估(Illusion Revisited)
-
巫師與分析師:內部實在與外部實在之交錯
-
結論:精神分析作為批判科學
-
註釋
-
-
第三章 精神分析、文化與療癒:印度教民間宗教療癒與精神分析的對話
-
前言
-
心理學與宗教比較研究的對話
-
古典精神分析理論與宗教之間的張力
-
古典精神分析理論中文化的位置
-
從療癒的實踐尋求宗教研究與精神分析的對話
-
作為醫者的上師(guru as the healer)
-
結論
-
註釋
-
-
第四章 佛洛依德之後:過渡客體與神的心理意象
-
前言
-
神的心理意象
-
幻覺空間與文化體驗
-
宗教中的幻象歷程
-
結論
-
註釋
-
-
第五章 邁向心靈整體的朝聖行:分析心理學的心靈與宗教
-
前言
-
自我的誕生:「遇見自己」
-
意識場域之下的人格
-
自我的下降實驗:與無意識的接觸
-
以自性(Self)為基礎的原型心理學
-
宗教與自性化過程
-
榮格的信仰表白
-
結論
-
註釋
-
-
第六章 天心與人心在祈禱中的會遇:動力心理學的觀點
-
前言
-
祈禱的宗教心理探究
-
人神關係的建立與開展
-
祈禱語言之種種
-
祈禱中神人的相互答覆
-
祈禱與轉化
-
結論
-
註釋
-
-
第七章 與佛相應、與神相契:從修行心理學談台灣佛教徒與基督徒的祈禱經驗
-
從宗教心理學到修行心理學
-
對奧祕他者的覺知
-
與奧祕他者的連結
-
自我的體察與回轉
-
生活中的修行
-
結論
-
註釋
-
-
結論 回顧、議題與後續發展
-
回顧
-
宗教經驗是幻覺嗎?
-
宗教與無意識:無意識在宗教經驗中的理論位置
-
宗教經驗與轉化的關係
-
跨文化議題
-
科學理解與宗教理解的對話
-
後續發展:多元典範與跨領域探究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版權頁
- 封底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