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人評分過此書
本書收錄於此書展...
作者威爾‧岡波茲是英國BBC藝術總編,紐約《創意》(Creativity)雜誌,近年票選岡波茲為全球前50名頂尖創意人士。他自編自演了一場單人脫口秀,於愛丁堡藝術節締造完售票房佳績。他用戲謔又不失正經的藝術故事,讓你笑著明白──
這150年來的現代藝術發展,是有脈絡的,絕非無厘頭或是純商業炒作。
讀完本書,你會知道:
‧哪個畫派拆了貴族畫室和真實生活的牆,讓畫家從此走出戶外?
‧為什麼塞尚會說:「眼睛看到的,不是為了相信,而是為了提出問題」?
畫家看世界跟你哪裡不一樣?
‧畫壇也有蘇珊大嬸,盧梭40歲才開始培養週日下午畫畫的嗜好,為何能晉升大師?
‧為什麼有些名畫尺寸越來越大,如秀拉,有些卻越畫越小?
這150年來的現代藝術發展,是有脈絡的,絕非無厘頭或是純商業炒作。
讀完本書,你會知道:
‧哪個畫派拆了貴族畫室和真實生活的牆,讓畫家從此走出戶外?
‧為什麼塞尚會說:「眼睛看到的,不是為了相信,而是為了提出問題」?
畫家看世界跟你哪裡不一樣?
‧畫壇也有蘇珊大嬸,盧梭40歲才開始培養週日下午畫畫的嗜好,為何能晉升大師?
‧為什麼有些名畫尺寸越來越大,如秀拉,有些卻越畫越小?
- 編輯室報告 讓你笑著看完的豐富知識,只此一家
- 藝術地圖 現代藝術流派關係圖
- 推薦序一 現代藝術是觀察與思考的遊戲
- 推薦序二 大眾想看懂的小小願望,終於得到滿足
- 作者序 有了這故事,難怪這作品這麼貴
- 前言 我能讓你的現代美術館之旅變得很好玩
-
第1部 把下等藝術,變成上流畫作 畫家不教你美,只告訴你他們怎麼認知世界
-
第1章 一九一七年《噴泉》 本來是來亂的,小便盆變成大師傑作
-
白瓷小便盆,藝術圈大風暴
-
先想好概念,再選擇媒材
-
從未公開展覽,卻最具影響力
-
「那是藝術嗎?」「呃~是。」
-
-
第2章 前印象主義 一八二○~一八七○ 畫畫何必神聖,咱出門找「下等」主題
-
最後一批創作「像樣的藝術」的人
-
野餐、喝酒、走路,第一次當畫作主題
-
出門畫畫,從此改變畫家的創作方式
-
色彩明亮的「卡通水準」傑作
-
可攜式顏料,讓畫家到現場作畫
-
印象主義第一課:筆觸快速、有力
-
印象主義第二課:畫出未經修飾的平凡生活
-
非主流人數夠多,就夠主流
-
現在你不吸睛,之後他們後悔
-
漫遊者的快速反應力
-
表達生活「瞬間中的永恆」
-
-
第3章 印象主義 一八七○~一八九○ 「印象」,藝評狠嘲諷,後來舉世追捧
-
首度展出就有印象──壞印象
-
強調光影,不重細節
-
大師之作,當年被譏像草圖
-
「沒頭沒尾、沒上沒下、沒前沒後。」
-
偉大畫家最需要的人──畫商
-
印象派早期最具代表性作品
-
從此藝術有了「產業」規模
-
像被雨水洗過,一片模糊就對了
-
光暈,光看就暈的朦朧感
-
向浮世繪學習一:戲劇化的透視法、不對稱構圖
-
向浮世繪學習二:高空俯視、對角線構圖製造動態感
-
-
第4章 表現主義、象徵主義、點描派 一八八○~一九○六 高更隱喻,秀拉寧靜,梵谷吶喊吧!
-
後印象主義是怎麼被「送作堆」的?
-
後印象主義發現了「想像力的視覺語言」
-
梵谷的扭曲線條,開啟了表現主義
-
「農民生活」階段,用色細膩但暗沉
-
畫風成熟階段:色彩、厚塗、光線扭曲
-
不只是畫,更像雕塑
-
扭曲的線條,後繼有人
-
高更愛用隱喻,象徵主義出場
-
打破用色規則,這傢伙想造反
-
主題很寫實,用色很反常
-
把想法畫成樹幹,有想像力才畫得出來
-
厭倦都會生活,到叢林裡畫原始人
-
秀拉的點描法,為畫布帶出光澤感
-
印象主義太潦草,秀拉要顏色排隊站好
-
選擇大畫布,給顏色空間發光
-
分割顏色讓紅色更紅、綠色更綠
-
-
第5章 眾人之父:塞尚 一八三九~一九○六 因為,他教世界上的人「怎麼看」
-
看了幾星期,給你一幅畫面
-
畫得跟照片一樣?我幹麼!
-
為什麼塞尚是畫壇巴哈?
-
你看見大自然,塞尚發現幾何結構
-
田園是長方形、房屋是立體方塊……
-
把垂直與水平線條藏進畫中
-
-
第6章 原始主義 一八八○~一九三○ 野獸派:原始吶喊 一九○五~一九一○ 原始:真摯、所以珍貴(而且真貴)
-
為什麼想回歸原始?
-
用色極誇張,效果極迷幻
-
裝潢師父半小時趕出來的
-
嫉妒,激出畢卡索的鬥志
-
非洲黑人頭,嚇出亞維儂少女
-
岔題:畢卡索愛盧梭
-
畫壇的蘇珊大嬸──盧梭
-
要畫得像個孩子,得花一輩子學習
-
羅丹哪裡好?哪裡不好?
-
再進化:不受拘束的真摯,怎麼表達?
-
-
第7章 立體派:另類觀點 一九○七~一九一四 拼貼派掌門畢卡索,方塊大護法布拉克
-
幽閉恐懼?你看懂大師了
-
差勁的藝術家拷貝,偉大的藝術家剽竊
-
怎麼看?由上往下、從下到上,兩側同步
-
我這輩子不畫抽象畫──畢卡索說
-
好吧!不是抽象畫,是「女孩」
-
壁紙、油布,又黏、又貼
-
於是有了安迪沃荷和氣球狗(黃色小鴨?)
-
-
第8章 未來主義 一九○九~一九一九 源自義大利、結合立體派、造就鑿岩機
-
印象主義讓藝術商業化,未來主義讓藝術泛政治
-
特徵:高速前進的動態感
-
「百感交集」:集合各種動作壓縮在同一時間
-
不碎裂、不陰沉,也是未來主義嗎?
-
歌頌機械與戰爭,召喚世界大戰
-
-
第9章 抽象畫:奧菲主義、藍騎士 一九一○~一九一四 觀賞畫作,卻得到聽交響樂的經驗
-
不斷省略細節,就剩下……
-
沒有故事,別想──看就好
-
畫出物體,反而看不見顏色的美
-
無主題音樂,無主題繪畫
-
「聽見」顏色的聲音
-
抽象畫:把音樂畫出來
-
用不協調的色調來「刺」觀者
-
觀賞時不要用腦去想,才能喚起超感官能力
-
不是為了「再現」看得見的世界
-
-
-
第2部 從簡約、非具象、原色方格,到超現實、抽象 把複雜思考,變簡單藝術
-
第10章 至上主義、構成主義 一九一五~一九二五 非具象藝術: 現代設計元素的源頭
-
傳統藝術「有」主題,非具象藝術描繪「無」
-
從西歐藝術的「有」,到俄羅斯藝術的「無」
-
純粹的至上感受,意思是?
-
「看起來真酷」,意思是?
-
色彩和質地就是創作目的
-
顏色與形式是為了油彩,而不是為了複製自然
-
你看到什麼,就是什麼
-
畫布、顏料以及木質框架,也是欣賞的重點
-
單色畫,終結(純觀賞的)中產階級藝術
-
「為人民服務」,設計師來了
-
-
第11章 新造型主義蒙德里安 原色方格:施洛德的家與聖羅蘭
-
抽象藝術家最擅長的是……
-
三原色、兩形狀、黑直線
-
原色方格:平面絕不重疊、色調絕不轉換
-
於是,建築與產品設計大量採用
-
施洛德之家,經典
-
聖羅蘭服裝,也有原色方格!
-
除了直線,什麼都不要
-
-
第12章 現代主義 一九一九~一九三三 包浩斯風格,為何如此迷人?
-
德國工藝美學,向英國取經的
-
創造「彰顯產品性格」的外在
-
摩天大樓的現代美學:形隨機能
-
以工業廠房展現現代美學
-
包浩斯精神:結合美術與工藝
-
包浩斯風格:簡約、品味,現代主義
-
初期的包浩斯,像個嬉皮社群
-
奠定風格:從直覺到紀律
-
目標:可以大量製造的藝術品
-
精緻簡約,終於可以大量生產
-
包浩斯建築群,就像立體的蒙德里安畫作
-
《巴塞隆納椅》,近百年前的設計,風行至今
-
-
第13章 達達主義 一九一六~一九二三 和「美」無關,我只想刺激你思考
-
達達需要「一個大家願意買單」的環境
-
達達的精神:反社會、反宗教、反藝術
-
如果理性帶來戰爭,我寧願荒謬
-
隨機法則,這種拼貼也算藝術
-
這是真的垃圾?這真的是垃圾?
-
和美學無關,我只想刺激你思考
-
蒙娜麗莎「她的翹臀真辣」
-
-
第14章 超現實主義達利與驚悚大師們 無意識、夢境怎麼畫?詭異的超現實
-
超現實:讓人感覺奇怪詭異的藝術
-
文學、戲劇、芭蕾舞劇……為何都在「超現實」?
-
誰是「超現實」?布魯東說了算
-
超現實最擅長:以聳動的情節,挑戰人心的邪惡
-
意識會連結,無意識才能組合不相關物件
-
不預設、讓作品「自動」產生
-
把夢境真實化
-
越日常平凡,越詭異恐怖
-
光射攝影:用光作的畫
-
女性藝術家到哪去了?
-
杜象,讓女性藝術家被看見
-
她畫的到底是真實?還是夢境?
-
「真實」的興趣,加上「奇特」的想像力
-
-
第15章 抽象表現主義的憂鬱英雄們 記住:古根漢、波洛克、羅斯科
-
歐洲超現實主義遇到紐約畫派
-
無法駕馭的情緒,只能用抽象表現
-
越無意識、越即興,越能表現內在的自我
-
滴畫技法:把顏料拌入砂子、玻璃和菸蒂,再一起潑灑
-
滴畫為何從一百五十美元,變成一億四千萬美元?
-
乍看很愉悅,仔細看就開始不安
-
「女人」,為什麼是粗俗猙獰的野蠻人?
-
單色畫上的「拉鏈」──色域繪畫
-
色彩交會時會有朦朧感?這也是藝術家的成名特色
-
平面的抽象:把複雜思想簡單呈現
-
立體的抽象:把簡單變複雜
-
-
第16章 包洛奇、安迪沃荷、李奇登斯坦 普普藝術「不需要像藝術」
-
英國愛丁堡的普普藝術種子
-
這次的拼貼重點是消費文化
-
普普精神:藝術無高低之分
-
日常生活充滿創作素材
-
畫作全白,請欣賞光影、人影與塵埃
-
抽象表現很冰冷,大眾文化有溫度
-
可口可樂瓶和商標,也是創作素材
-
流行的兩種解讀:是老梗,也是經典
-
遠看都一樣,近看每一個都有差異
-
成名的代價:失去自我認同
-
好生意就是好藝術
-
從漫畫發展出來的點描畫
-
不能穿的衣服、不能吃的蛋糕,搶著買?
-
「不需要看起來像藝術,才能成為藝術」
-
-
第17章 觀念藝術、弗拉克斯、貧窮主義、行為藝術 一九五二~ 怎樣的觀念藝術算是好作品?
-
沒聲音的曲子,要你聽見更多
-
連聲音、氣味和觀眾,都拿來創作
-
丟掉畫架,裸女身體當筆刷
-
藉由「移除元素」而不是「增加元素」完成作品
-
貧窮藝術,就看你有沒有地方擺
-
對死兔子說話?能刺激你的感官,就是好作品
-
地景藝術:以戶外自然環境彰顯訴求
-
方塊舞:「演出」人性
-
公然拿槍路上散步,紀錄片都是假的!
-
-
第18章 極簡主義 看到什麼就是什麼 磚頭就是磚頭,喜不喜歡自己決定
-
不加工、不上色,看到什麼就是什麼
-
《無題》怎麼欣賞?觀眾自己想
-
最不凸顯藝術家內在的藝術
-
地板雕塑?這不是腳踏墊嗎?
-
雕塑品只能垂直欣賞嗎?水平呢?
-
它就是你看到的,此外什麼也不是
-
-
第19章 後現代主義 一九七○~一九八九 影射、嘲諷,表象輕鬆寓意厚重
-
你看到的表象,與寓意通常相反
-
常用攝影作品討論認同問題
-
解讀後現代藝術,就像解謎推理
-
「為了搞怪而搞怪」?後現代沒這麼簡單
-
以商業宣傳手法,質疑商業的洗腦邏輯
-
看起來隨意,其實是精準執行
-
-
第20章 創業主義 一九九九~ 是反叛?是媚俗?我兩者兼顧
-
經驗式藝術?
-
這「藝術」……算什麼「主義」?
-
藝術家懂了行銷之後……
-
大是大非太遙遠,個人生存最重要
-
當藝術家找上廣告公司
-
「展不驚人死不休」
-
經紀人與藝術家,共生共榮
-
名家經手,藝術品價值馬上漲十倍
-
一個自慰公仔,為什麼能以四十億元售出?
-
把自己打造成名人,更快致富
-
當代作品通常不帶政治意涵,他是唯一例外
-
想大聲反對體制,就不能等官方授權
-
塗鴉:大眾喜愛的非法作品
-
-
- 附錄 各流派大師藝術主張一覽表
- 出版地 : 臺灣
- 語言 : 繁體中文
評分與評論
請登入後再留言與評分